劉墉:「孩子不是用"規則"就教得好!」身為青少年心靈專家,他又是如何教育兒女呢?

2014121719:19

(圖片來源)

劉墉(右)、劉軒父子

 

對於給孩子「立規矩」,

劉墉有相當特別的體悟!

 

不給孩子立規矩,

怕孩子好習慣養不成!

給孩子立太多規矩,

怕影響孩子的自由成長!

 

當個家長,

對於立規矩這個事兒,

還真是挺頭疼。

劉墉,

知名華人作家、畫家,

他的處世散文

和溫馨勵志散文書籍

經常成為華人世界的暢銷書,

被稱為

“溝通青少年心靈的專業作家”。

 

(圖片來源)

 

中西教育並用

 

作為一雙兒女的父親,

劉墉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心得。

 

一方面,

他認為在規矩、原則上,

要堅持中國式教育;

另位一方面,

在生活中,

劉墉卻是一個“民主老爸”。

 

(圖片來源)

 

中國式教育

用規則的手段,

強化孩子的良好思考

 

兒子劉軒小時候,

因為忙於工作

而忽視了他的成長,

在他 7 歲的時候,

我們全家定居到了美國紐約,

來到國外的劉軒,

因為環境的陌生,

身邊沒有朋友,

以致於他變得膽小自閉、內向,

怕與外人溝通。

 

(圖片來源)

 

 

給孩子嚴格的制度,

建立他的信心

 

作為父親,

我意識到要採取強制措施

才能使他樹立

堅強自信的品格。

 

於是我採取了中國的

“強權”式教育方法,

給兒子制訂了嚴格的生活制度:

 

嚴格作息,不准偷懶;

自己的事自己做,

不僅要自己洗衣服,

如果父母不在家,

還要自己做飯。

 

劉軒在母親身邊嬌生慣養,

突然被我強權管制,

自然很不習慣,

這些我都看在眼裡,

但如果因為

孩子的不適應就打止,

那麼孩子永遠都不會得到成長。

 

(圖片來源)

 

“強權”只是手段

"思考"才是目的

 

“強權”只是手段,

孩子不是用規則

就可以教得好的。

 

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

但思考與行事的習慣

一旦培養成功以後,

便用不著借助記憶,

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

在他們的人生中發生作用。

 

我們父母所要做的,

就是用規則的手段,

強化孩子良好的

思考與行事的習慣。

 

有時候,

我會想著不同的方法,

塑造他能獨當一面的能力。

 

(圖片來源)

 

在他剛來美國的時候,

因語言不同,

不敢和同學打交道,

整天鬱鬱寡歡。

 

我瞭解後,

便經常帶著劉軒去看電影,

在路上我總是會讓他

問警察、路人、賣爆米花的

“現在幾點了?”,

劉軒就特別緊張,

舌頭直打結。

 

但經過很多次的嘗試,

劉軒漸漸敢於與不同的人打交道,

這也印證了,

我的方法是對他有效的,

他也總是問我

“爸爸為什麼總是忘了帶錶”,

我每次都是笑笑向他道歉,

有一次我忍不住告訴他:

“我是要訓練你放得開。

如果口都開不了,

怎麼與人打交道,

怎麼能成功?”

兒子這才恍然大悟。

 

(圖片來源)



何同學的中舉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為特殊的實例。筆者服務的學校曾經有一位何姓的學生,為了聯合全校具備愛心的同學共同為社會上不幸的人群服務,乃特地組織了一個“慈光社”。成立之後,由於響應非常熱烈,因此立即成為全校





最大的一個社團,他們經常利用假日一齊前往孤兒院、仁愛之家、殘障兒童收容機關等地慰問。不僅每次都帶給他們禮物和日用品,同時也帶給這些






不幸的人們無限的溫暖和快樂。此外該社團的許多會員還定期到許多孤兒的家中義務輔導他們的功課,冬令救濟時更大力發動全校的師生捐款、捐衣物或書籍,以造福不幸的貧民。




總之,這位社長為服務孤兒和社會,可謂殚精竭智,不遺余力,令人十分感佩。後來發生了一件令人驚異的“奇跡”,該生在畢業後隨即報名參加一所






國立大學夜間部的招生考試,當時她所報名的一系僅僅招收一名轉校生,然而報名的人數竟然將近一百名,由於錄取比例太低,因此她始終不敢抱著什麼希望。沒想到兩個月後,她回






來告訴筆者,她居然爆出冷門,擊敗群英,獨占鳌頭而榮獲錄取。消息傳出後,大家莫不深感意外,這位學生還表示,這次報考的學生中,有一位曾





經留學日本,而且曾經考上兩個高考,當時已在台北附近一個縣政府擔任主任督學,由於實力特佳,因此在報考後便信心十足,志在必得。沒想到考試結果,竟然以零點二分



之差敗給這一位初出茅廬的小丫頭。筆者由於經常與該生聯系,因此對她知之甚詳,該生盡管熱心社團活動,但卻並非天才型的考試能手,她所以能夠如此“僥幸”或“湊巧得不可思議”,加大概只有“天曉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