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

2016083115:44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因果篇』 (南屏山聖真天佛院著,本書前往大陸九華山著作)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降


詩曰:

南無法音藏九華 大願普化利陰陽

地藏語錄度有緣 菩薩正法現光明


 

    (0)地藏菩薩曰:自從南屏山聖真天佛院出版地藏王指玄錄,及指玄錄續集、指禪開示錄,等善書,九華山地藏法門正為興盛而日日增進,乃有賴徒弟子“靜慧”用心良苦普化,真是功德無量。
 

 

    今宵又奉佛旨之命,特以「光訓心法」,著作書曰:「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一書,願本書能再度發揮普化眾生之功效,「法音開示錄」能度有情佛根之人也。

 

    (1)靜慧法師曰:感謝普薩開示,這些年來,承蒙菩薩佛力加被,時時開導弟子,使弟子幾年修持之中,智慧增益不少,此而向菩薩叩首謝恩。

    本次奉佛旨之命,特到九華山百歲宮,再次著作「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願菩薩能釋解如來佛法實義,使三寶佛法普化到世界每一個角落,是為弟子之本願。

 

    (1)地藏菩薩曰:此次著作「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靜慧」賢徒可以佛道學之理,問答來發問人間眾生修持方面迷惑問題,因如果、持戒、唯識、淨土、密宗、心性及質難通問,使在家居士、大德眾生對佛道真理能更加了解認識,佛法無量,使地藏法門能度化更多有緣人。

 

    (2)靜慧法師問:今晚就以因果的問題來發問,願菩薩能慈悲開示法音,以示教化群民眾生。

佛說人身四大假合,一切萬物皆因緣生,有果必有因,從無始最初有何因才能合成一個人身?求菩薩慈悲開示。

 

    (2)地藏菩薩答:靜慧,問的好!佛說人身四大假合,應知一切身皆四大假合。一切身者,總說為六道身,天、人、修羅、畜生、惡鬼、地獄。分為則每一道,各有千千萬萬之不同身。得某一身是果,果前必有善惡之業報,業是因,此是因果也。

    無始而有「無明」,無明即是因,有是因即得一種果身,有一則生多,如一果身而造種種業,則又增種種之因矣。

    現在之人身示現人間,並非全從無始之因而來,眾生從無始到今,曾造恒沙因,曾變六道恒沙身矣。

    今得人身,乃從百千萬劫三途中來,幾千年後,又入三途六道去矣,可不悲哉?願佛道中人,能發心更加精進修持,往生西方極樂有望也。

 

    (3)靜慧法師問:昔日,有一道友喜好垂釣魚類及殺生甚多,自皈依三寶佛道後,始知殺生為一大罪業,以因果論說,業果報應不能抵消殺生的惡業,不知如何能消此惡業呢?

 

    (3)地藏菩薩答:善惡業報固不抵消,然有因必有緣,而後結果。造業之人,如今真懺悔,不造新殃,是斷惡緣,前之惡因果,難起現行。

    如發心再作佛事印善書,為其廻向,勤加念佛號,便能斷除惑業,自然可以帶業往生西方,萬事業報一筆勾銷也。

 

    (4)靜慧法師問:日前有一地區惡霸太保,被人暗中殺死,因家中貧窮,其父哀求人幫助埋葬費,我即時與道友合捐萬元給他,有人說,學佛之人要結好緣,幫助惡人喪費是結惡緣!不知怎樣即是對的,請菩薩指示?

 

    (4)地藏菩薩答:凡是有情眾生,皆有迷惑之業,不獨惡霸太保,不過太保之類,乃幼失教育,重染惡習慣,為其不幸,佛法平等,有慈悲之人,自當憫之,況彼已死,而無葬費,受困難者是其父親,而並非是太保。至於誠心布施救濟,斥為惡緣,更是錯誤,蓋出資助人喪葬,並無惡性,何為惡緣,來世可得人天福報。若出資助人殺盜婬妄,亦為是結惡緣也。但願大家用智慧分辨是非之。

 

    (5)靜慧法師問:殺牲祭神鬼,神鬼將來亦會與殺牲者共成業報否呢?

 

    (5)地藏菩薩答:人殺害畜生,鬼神享之,人為享者殺,享者豈無關係。此為共業,當然共受果報。此在經中,乃及各公案中,多有記載,血食之神,不免墮落六道,是祀鬼神者,反害鬼神耳。倘鬼神不受其享,則殺業獨歸祀求者。

 

    (6)靜慧法師問:常見僧尼與人做佛事,誦經超度亡者,佛既說自己善惡猶不能相抵,並說:「人若不能自度,我亦莫能度他」。僧尼又何能幫死者之超度呢?

 

    (6)地藏菩薩答:佛度各道之眾生,法音在語言,聞之者轉迷成悟,可證道果。佛有神通,以密秘咒,能夢幻假。佛之經典,萬法唯心而動念,有修持,有得法之僧尼,依之而行其法,必須盡敬竭誠,自然與佛與己相交感應,經咒自然變化無窮盡。能如是者,可云度亡,往生西方,不能如是法音者,則無效耳。

 

    (7)靜慧法師問:有一道友居士,多年修行很好,為何時常得病呢?而甚至遭遇逆境,這是他前生的果報,或現生修持不夠之緣故呢?

 

    (7)地藏菩薩答:某道友居士之修行勤惰,非淺見能知,然要問功夫勤惰,夙世皆有業障,有業障則轉苦糾纏,逆境挫折,果償病因,勢所難免。

惟惰者之病苦逆境,是道不勝業,若勤者仍病苦逆境,則是業報轉輕,以今修持功德,悉將消滅之兆,日後可呈現吉祥也。

 

    (8)靜慧法師問:有一道友同修,家人執意要吃肉殺生,不信有因果報應,菩薩是否有好辦法可挽回否呢?

 

    (8)地藏菩薩答:各人有各人之業障,各人亦有各人之福緣,欲除殺生業障,須有賴人天福緣,不信因果者,何有福緣呢?修持之人,須能有善巧方便之法,以身作則,使家人對己先起敬信作用,而自然日後可漸轉信奉之。

 

    (9)靜慧法師問:菩薩,慈悲,有人一生做善事,盡誠心信佛又念佛號,到晚年家中得非常不幸大禍,後來其人變得神魂好像不在本身體,使我感覺信佛之人受此惡報甚可憐,這個前世因果又是如何呢?

 

    (9)地藏菩薩答:學佛道有真實途徑,有相似途徑,亦有假冒雜湊之道,此人究竟修持那條道路呢?在修行上有真心求道之人,有只務求名利之人,有懈怠、放逸、昏沉之人,如法不如法之別,此人所修持是偏重何等法門?乃是先決之問題也。

    因果本通三世,因有小有大,有真有偽,有進有退,有始終皆善,有始終皆惡,有先善後惡,有先惡後善,有善惡混雜,有外善內惡,有外惡內善,果有早有遲,有當生報,再生報,有二生三四生報,有轉受,有消滅,有先得福後得禍,有先受禍後受福,其中乘乘除除,變化多端,此萬法因緣問題也。

    以上理由雖淺,亦不是粗心凡夫所能明白,比如法官斷獄,學有專門,普通人不解法律,自然對法律也生疑惑。

 

    (10)靜慧法師問:自古以來世人多說因果報應是真,如果因果報應是真,即是自作自受,而世人又不少問神托佛,或拜斗祈求元神壯旺,或求補運,或超拔亡靈等等,此等事依照因果報應而言可能生效否?

 

    (10)地藏菩薩答:現在台灣各寺廟宮堂有舉行拜斗消災超拔法會,祈求元神壯旺,或求補運化光明,可暫時得到身心光明而已。

但是在拜斗唸佛經時,倘能真心發露懺悔,止惡向善,實亦能化戾為光明吉祥,此仍是因果也。至於法會超拔亡靈,若能齋戒至誠,來超拔親人,自然亡靈可獲其一往生也。

 

    (11)靜慧法師問:俗語有云:今生受人錢財,若不能還者,要還後世債。若如此今生受人布施,來生豈不作犬馬還人債呢?

 

    (11)地藏菩薩答:受人錢財與欠人錢財小有分別,設人以錢鈔贈與者不必償還,布施即係贈與。受後但求上弘下化,日加精進,一切功德,普為施主迴向,則無過錯,若受後懈怠放逸,不求了道,恐日後有因果之業報。

 

    (12)靜慧法師問:修何善而生三善道,修何因而墮三惡道,修何因而為胎卵濕化四生?

 

    (12)地藏菩薩答:凡一切之事,皆有純善,有純惡,有善兼惡,有惡兼善,有善多而惡少,有惡多而善少,業既千差萬別,報自乘除多變化,實非片言能盡。

    從佛法大體來說,造十善業,以上中下三品,分為三善道之往生。因造十惡業,亦分上中下三品,即分為三惡道之往生因緣。

    若胎卵濕化之四類生法,善惡之報應,應以六道為準律。

 

    (13)靜慧法師問:畜生數比人類當在萬萬倍以上,如人轉在畜生道中,是一人可以變化多數畜生,或一人祗可變一畜生呢?

 

    (13)地藏菩薩答:陰律云:只論畜生一道,一神識本性只可寄託一身也。要知變畜生者,包括六道之中而言,何況畜生、生生死死,有經數大劫尚不能脫離本畜生道也。

 

    (14)靜慧法師問:在聖真天佛院做院生,之後被院主選作講員,現在今聽佛法真理,以後能得何善果之報呢?

 

    (14)地藏菩薩答:鸞堂扶鸞出版善書及佛經,乃是世間之天人善報,僅能保持人身福慧而已,目前聖真天佛院諸院生學佛日多,而學佛道乃是超凡入聖之大事業,所得之果,終能與諸佛同等。願聖真諸院生能多悟佛法真理,自得光明菩提。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因果篇』 (南屏山聖真天佛院著,本書前往大陸九華山著作) ~下~



    (15)靜慧法師問:佛教中每年七月中旬,請高僧施放瑜伽焰口時,有人為報父母親恩,於附荐並設靈位及辦紙料衣箱食物等祭拜祖真有領受?
 

    (15)地藏菩薩答:按盂蘭盆經中云,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結夏竟日,諸佛菩薩歡喜,供養三寶,可獲超薦七世父母,後來祖師大德們推廣悲心,憐憫無子孫之孤魂,無人超薦,遂為大放燄口行施食,是其演變而成。

至於辦紙料衣箱等,則非是經云所說,若是祖先親人在鬼道之中,冥府自然可以領受也。

 

    (16)靜慧法師問:聞說大陸目前水災地震飢旱種種天災是玉皇大帝主旨嗎?要滅要存,都是玉皇大帝之權柄。那麼人人敬拜玉皇大帝,求現前福報是否對呢?

 

    (16)地藏菩薩答:玉皇大帝乃天上之正神,乃公正無私,縱有權力無量,決不因喜怒而濫用。眾生之遇災難,能脫與否,全由個人之善惡業力。

    有權力之正神,不過因其業力而賞罰,造惡之人敬神,不受保佑,而自然會降災區,然也不會得福報也。

 

    (17)靜慧法師問:每見人譏笑某一人或某一事時,往往搖頭脫口喊出「阿彌陀佛」四字,試問菩薩該習氣既入八識田中,將來所結之果屬善屬惡呢?

 

    (17)地藏菩薩答:此為口意身心業障相異之表現,意存譏笑,是意惡也,四字「阿彌陀佛」,是口善也。雖則同時而起,當下分善惡兩種,自然各收其果。

 

    (18)靜慧法師問:人生為何得健康體,得病體?為何得富貴,得貧賤?是否因果關係?

 

    (18)地藏菩薩答:眾生大德如能守戒殺功德者,得健康報。如有人殺生惡業者,可得多病業報。如有布施功德者,今可獲得富貴報,有貪盜惡業者,可獲得貧賤報。

 

    (19)靜慧法師問:佛教時常說因果,如貓捉老鼠,這亦可說是因果嗎?是不是前世老鼠食貓之肉,故這一生互相怨報?

 

    (19)地藏菩薩答:三世因果情形極端複雜,不能如是說法。貓雖捉鼠,非每鼠皆為貓捉,被捉者當另有原因在。如人被雷殛,並非前生雷曾被人殛之也,亦另有原因在,不過借之為受報之緣。

 

    (20)靜慧法師問:貪瞋癡愛是造惡之因,若能觀法是空,諸法既空,既不生貪瞋癡愛,貪瞋癡愛不生,既能生慈悲心,捨己利人,不造惡因,貪瞋癡愛是造惡之因,既無因,而後亦無果。若如是觀,是否亦能了脫生死?

 

    (20)地藏菩薩答:眾生如能不造惡因固然極佳,善需三輪體空,慈悲亦重無緣。如是者,當然解脫,然此境極高,非初學所能真體會也。

 

    (21)靜慧法師問:佛教說眾生隨其業障投胎,任何人都無法阻止,如果業障重,口念「阿彌陀佛」,手執菜刀不自修,佛也無法救他,但目蓮之母為何能得救,他的母親業障深重,墮落地獄,目蓮救母心切,藉諸佛功德願力救其往生天堂,怎麼沒有隨業障投胎,這與自作自受或因果律不符合,難道成了種豆得瓜?

    諸佛是慈悲的,怎麼不協力,把天底下所有可憐眾生,度到西方?目蓮之母是一個例,當然我們亦可以,不是嗎?

 

    (21)地藏菩薩答:目蓮之母墮惡鬼,是生前惡因,超生天道,是設盂蘭盆會廣為布施善因。安得謂因果不符合!諸佛度眾生,不過如撐船梢公,行人必須登船,方能達到彼岸,船喻經教,眾生不依教奉行,自甘墮落,猶行人不願登船,而空責梢公不肯帶眾超彼岸同登天國極樂。

 

    (22)靜慧法師問:佛云有因必有果,如不種因,則必無果。是則無生無滅超脫因果之外,如此好似「因果」管轄一切。如是「本有之因果,由誰而發?」此問非為由人由眾生所發之因,所得之果,而為最初定因果者誰?是否在因果之上有制定因果者?

 

    (22)地藏菩薩答:萬法現相,皆由眾緣和合。因待緣起,果待緣生。千變萬化,不可方說。不可說本有,不可說誰發,不可說在上有祖師大德制定者。

    試問氣遇冷而化水,水遇冷而結冰,冰遇熱而溶水,水遇熱而蒸氣,皆有因果也。究竟何者為本有?是誰而發,有誰制定乎?

    世上之事本來空寂,生在世間,又離開世間,在生與死的關鍵上,地位、名譽和財富,都是不具任何意義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都是赤裸裸的渡生死,沒有一個人能夠例外。生死無常,人不能免於這種宿命。一切本來空寂,連最寶貴的生命也不是自己所能掌握的,如此,又何必執著什麼呢?

    為有徹悟人生的空寂因果,才有空隙讓佛光注入心靈之中。

 

    (23)靜慧法師問:這世間的業力好比像一個網,業力的連鎖作用,世間一切事物沒有一件不是受因果律支配,此事有什麼辦法呢?

 

    (23)地藏菩薩答:如果一個人不解佛法之理者,自受因果支配,無有解脫之術,若學佛法,明了緣生之理,便可利用因果,自度度他。是因果固似連鎖,實亦解脫之工具也。

    今天有些大修行者,還落入因果,人多半自以為是,對於他人的所作所為卻不以為然,甚至站在對立的立場。世間萬事皆由因果生,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皆交纏於肉眼看不見的地方,在冥冥之中,使此時此刻的自己和萬物結緣。

    但凡事雖由因果所生,卻不應為其所惑,虛心的將身心委之因果而不執迷,才能不囿於因果。

 

    (24)靜慧法師問:一位同道居士問云:世尊常說:定業不可轉,今母親生病為子女不能代替,為子痛苦不堪,母亦也奈何。伏思:現在行為,為未來因果之持續,若吾母造業,輾轉受報永無出期矣!為人子者,有何辦法為母安身立命?

 

    (24)地藏菩薩答:定業不可轉,佛說也,如能懺悔自能除去業障,佛亦說也。為化契眾機緣,各有妙用。昔日菩薩與目蓮尊者之母,皆墮入惡道,皆以孝子之行,俱得超升!令堂現在人間,為時未晚,如果大發慈悲孝心,為令堂哀懇三寶,多作善事,多助印佛經善書,自然可以感應道交,不但日後免沉淪地獄,現生可獲得福報之,人生的苦痛其實皆出自私慾,慾望無窮,所以人生苦痛因果不斷。
    必須拋卻一切我慾。

    必須拋卻一切我執。

    必須拋卻一切我相。

    將身心全部託付佛道,則一切苦惱業障不生,如此,便能與佛同行,展開寬濶美好的人生。

 

    (25)靜慧法師問:一個人高掛理想,為之馬不停蹄勞碌奔波一世的,大有人在,但最後不是精疲力竭,一事無成,就是突然發現自己到頭來仍是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25)地藏菩薩答:靜慧!其實—人生修行者根本不需如此疲於奔命。達摩大師面壁靜坐,長達九年,所謂心佛不二門,故言本性心即是佛性。這句話值得細細體會。佛性即是本心,此心即是佛,如果時時返觀內照,檢視自己的心性是否為假景迷惑,並即刻洗淨,就能心佛合一。

    現代人每天汲汲營營,如荷重物,如行遠路,妄念拘執,如影隨形,只有學學會時時修行,刻刻滌心,才能卸下重擔,皈依我佛。

 

    (26)靜慧法師問:有一些老居士同修,用數珠念佛,有數則有益,修有盡的因,將來要享無盡的果,此因此理是否合理呢?

 

    (26)地藏菩薩答:數珠念佛是自己之心念,念珠記數,不過引起正念,提醒日日不退轉而已。果知念念生滅,滅而後生,若將念珠配合念頭,念頭不停,珠亦不停,佛珠可發出無量光明,可受用無盡之果。數珠念佛修道,必需集中所有的精力,再接再厲,才有進步。修行數珠唸佛號者,也有人達百尺竿頭的頂端,但是,這些躍上竿頭的大德,還必須再度努力,才能「更上一步」,否則,就無法得到唸佛三昧。大家要知道,修行者開悟至某個境界時便不再修行,就無法真正達到佛的境地。欲修佛道必須將身心於十方世界善用,痛下功夫,才能向前邁進一步。一個人只要活著,就必須努力求進步,才不枉費來世上一遭。

    千萬不可生怠慢之心,否則,辛勤的成果念佛將付諸流水。人生好比一座高山,必須常起奮發心,才可攀上山頂。

    一般人都認為求佛之道,必須拋棄現有的生活,過著與常人截然不同的日子。事實上這是完全錯誤的。

    因為佛道隱身日常生活之中,隱身你我心中,只要心澄如鏡,求道絕非難事。「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事物之所以具有難或易,乃是因人有揀擇及私利的心理,如果無法超越私利物慾,妄執自我的想法,就永遠無法求得佛道。

    在現代社會中,人一早醒來,就匆匆忙忙投入事業工作,至深夜始返,在這種忙碌勞累中,最容易產生只顧私利的想法。

    惟有將一切挑剔揀擇之心棄絕,人才能走在寬廣的道路上,向佛道前進。今業著作到此止,靜慧靈體歸位。

 

地獄未空不成佛眾生度盡証覺皇

末法眾生無依怙唯有大士駕慈航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持戒論』 (南屏山聖真天佛院著,本書前往大陸九華山著作)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降

八十年農曆九月二日子時

詩曰:持戒修心種無上懺悔業障發菩提

九華宮內揮鸞筆六度普化利眾生

 

地藏菩薩曰:今宵九華山百歲宮外,寒風吹起,微微的細雨,此時正是雪霜入九華山的時候,但為了普化眾生向善歸行,“靜慧”賢徒還是振作起精神吧!今宵發問的題目以“持戒論”,好讓修行人能有戒律的法音常識,才不致犯錯也。

 

(1)靜慧法師問:夜深人靜之時,是扶筆著作最好時刻,為了普度眾生向善修行,受了一點寒苦,也是當然的。有關持戒的問題,今晚還向菩薩請教,願能再慈悲開示法音真理。

請問菩薩,一者:受戒者萬一犯戒之時,要用什麼辦法懺悔?二者:談戀愛是否算邪淫?

(1)地藏菩薩答:一者:得向戒師或法師,發真心懺悔,自然得原諒也。

二者:未訂婚者,專對一人,以禮貌求偶,而不及亂,世法所許,自不曰邪淫也。

 

(2)靜慧法師問:一者:有人說持戒時不可吃蒜蔥韭菜,是實否?為何戒食? 二者:吃雞蛋類的東西是否亦在戒之內?

(2)地藏菩薩答:一者:蔥蒜韭菜,為葷性植物,氣味惡臭。食之昏人神智,具有生淫增恚之害,故持戒者遠之。 二者:雞蛋無雄雞群中所產生者無生命,可暫為通融。否則是殺生也。卵中有胚胎者,是為雄雞所乘而產者。

 

(3)靜慧法師問:殺害毒蛇蟲一類的動物是否犯戒?吃長素是否可飲牛奶?

(3)地藏菩薩答:他不犯人,何必害他呢?既起殺心,又做殺行,非犯戒而何?豈不聞安禪可製毒龍,說法能馴猛虎乎?縱力不及,對此兇毒眾生,防之避之驅之可矣。 吃長素之人可以飲牛奶。

 

(4)靜慧法師問:受五戒者因病飲酒,可否呢?受戒者無意殺害蟲類,有犯戒否?犯戒之時要用什麼方法補救呢?

(4)地藏菩薩答:當藥飲可暫通融。並無犯過。 無意為過失,可對佛前懺悔,及與念佛迴向。有意殺生,則為犯戒,構成罪惡,亦惟懺悔,再行重受,為補救之方法。

 

(5)靜慧法師問:素食將來有何感應,素食多年,未有大法師傳戒,但自己守戒,有何影響,自守有感應否?

(5)地藏菩薩答:素食之人,間接戒殺,有如是善因,自有如是善果,以後定得長壽命少疾病之報,此即是感應之一端。

能正式受戒固然極佳,縱因機緣不合,未得受戒,卻已實行戒殺,是雖無其儀,而有其實,功德焉能唐捐?古經記載,有人戒殺放生,必得種種福報,況佛家弟子而有修持功者,哪有不召感應?

 

(6)靜慧法師問:有人受了菩薩戒,懷著悲憫對方之慈心,勸教一僅受三皈依而未持齋之人,殺雞配藥,滋養病身,則彼受戒之人犯戒否?

(6)地藏菩薩答:此受戒者,定是慕虛名而無實行之人,諒於所受之戒,亦不了解,恐怕受而未得。然教人殺生,陰律自然不容許,自是罪過。

 

(7)靜慧法師問:佛教戒殺生,但主張火葬。吾人之身體既是一大蟲具,火葬是否殺生,何不亦行土葬,讓它自行腐朽風化?

(7)地藏菩薩答:人體死亡,所寄之蟲,亦隨之而起變化。猶地球上之液體乾枯,或失去運轉,甚或消盡空氣,即謂之死球。試問依地球上之一切動物,尚能生活乎?故人死火化,無殺生之嫌。弟子靜慧,你主張土葬,倘寄蟲不死,豈不是活埋眾生之,如日懸諸高竿,讓他風化,殊不知懸之腐爛,反更生蟲,鳥獸聚而啄吃,將以何法而護生之哉?佛教主張火葬是符合佛法標準,願大家能效法也。

 

(8)靜慧法師問:農業上防除蟲害,農民殺菜虫甚多,其目的為民生生活問題增產,似有功於民生,然殺生之罪業是否犯殺戒呢?

(8)地藏菩薩答:各位農民眾生,如果能有預防生蟲之法,及生而除去不殺之法,則盡善盡美矣。農人如非存心,於無可避免之中而誤殺者,只是過失之錯,再能以佛法先為其咒願,則情與理兼至,可無愧于心矣。

農人之罪責本重於有心,農作之意。非起於殺,故因果自與業屠釣獵者不同。

 

(9)靜慧法師問:有一位同修居士問到雲:受五戒是不能殺生,則經已有明文。如家人託付到市場購豬肉雞蛋等,能否代購?如遇雇主囑購酒肉等物送禮則可否照辦呢?有時候要招待客人,能否奉以香煙、啤酒呢?

(9)地藏菩薩答:有人委任購買肉購買酒,修道之人理應婉言謝絕。如果未受菩薩戒,為職業上之關係,接待賓客,招待菸酒,在無可避免時,可暫通融,不犯戒律。

 

(10)靜慧法師問:請示菩薩,修道之人,對於妄語戒之規定怎樣?舉出下列有無犯戒? 一、有一些修道人,對人說要做,但後來因環境,機會不佳,不能實在做到。 二、預測未來之語言,不對了,影響人心。 三、為安慰他人,說的虛語的話。 四、平時誹誤說之語言。

(10)地藏菩薩答:第一、二點問題,修行人如果不詳加考慮後果而輕言出諾,以致不能履行,真罪過之罪。 第三點:安慰而不履行為欺騙,如不便明言之語,可以不說,或推以“說不定”。蓋天下事未至實現,皆在未定數也。 第四點:修行之人,既然知道誹誤之說,何不立即更正呢,靜慧所舉四點之列,均是妄語戒也。

 

(11)靜慧法師問:依照戒殺論來說,那麼,海邊捕魚生活及養魚塭之人,耕田的農夫,以及增產方面:養家畜者,是不能做佛的弟子嗎?

(11)地藏菩薩答:凡塵上職業甚多,何必專作惱害眾生之事,儒家孟子說云:“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又說,“擇術不可不慎”。儒家尚且如此,何況佛家大慈大悲?然耕田自與捕魚有別,耕田非有殺意,故不稱惡,捕魚專為殺生,故稱是惡。至於養畜,以戒論云:修道人或出家弟子,絕對不許,從開放論,在家居士弟子,可漸漸改去此行業。

 

(12)靜慧法師問:佛法戒殺,但我以為世人萬物,必須互相犧牲方能生存。在此互相的犧牲中方能維持其生命。不然一刻也無法生存。如我們人類,必須要行呼吸、飲食,然而在我們的呼吸飲食間,就無法保持無數微細菌的生命了。為了保持自己的生命,無數細菌也就受犧牲了。這樣說來,戒殺一事焉能做得完善嗎?

(12)地藏菩薩答:細菌非有情,姑置不論。問到題目須分言答覆云。前言雲曰:“必須互相犧牲,方能生存”,此是言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之同調。 “必須”是一定的意思,“互相”是彼此的意思,就是你這樣,我也這樣,而“犧牲”是牛羊任由人宰殺了的意思。要合起來講,就是你一定要死去,我也一定要死去,才能生存。但不知你我同死,讓誰生存?若說讓他生存,他也有個對像你我,那也得互相犧牲,這樣是不到同歸於盡不止。靜慧,後段言戒殺,是否責備不能做到徹底,就不如不做?若如所猜,請反問一句:吾人有生終有死,倘是得了病,就不必去醫治,因為這次醫好了,並不算徹底,終有一天還是死。

 

(13)靜慧法師問:對後面註明“版權所有,翻印必究”之書籍的翻譯,是不是偷盜的行為?

(13)地藏菩薩答:他人版權,既已聲明,不許翻印,若強去翻印或譯印,便為不與而取,自然是犯偷盜戒的行為。如果翻印善書或佛經之人,並無犯戒,而功德無量,可得天人福報。

 

(14)靜慧法師問:養貓顧家,貓若傷死老鼠,飼主有犯戒之罪否?

(14)地藏菩薩答:譬如養虎傷人,主人豈能辭咎?然貓亦是一個生命,既養之,宜每天飽飼其食,頂上掛鈴,使鼠聞而先避,則兩全其美之道。


 

 

(15)靜慧法師問:修道人,如果五戒中單守其中一戒,可以得戒神之擁護嗎? 

 

(15)地藏菩薩答:守一戒律自然便有五位善神守護之。

 

(16)靜慧法師問:台灣,有一節日叫做愚人節,修道人隨順依俗作愚眾之言行,是否犯佛道之戒?修行之中,實有戒神嗎?要守到什麼程度方獲得五戒神之保佑?

(16)地藏菩薩答:修道人,如果在愚人節,隨俗玩弄眾生的話,是謂犯戒,不可隨順行之。 經云如是,豈有虛妄,嚴持不破,即邀戒神加護,平安如意。

 

(17)靜慧法師問:地球上最小螞蟻,而修行者弟子修戒之時,每日便有踏死無數,若是佛戒律來說,便是殺生戒,若不是故意踏死,未知有如何過失?

(17)地藏菩薩答:古言有云:“舉步常看螞蟻”。遵此,行路多加小心而已。如果眾生大德,故意者有罪,非故意為過失。

 

(18)靜慧法師問:酒是五戒中之一,中醫藥方混合之時為何可以服用呢?

(18)地藏菩薩答:酒為平是合歡取樂,藥為病時治療痛苦,取樂是求放逸,故修行人必須戒禁,有病時療苦是保生命,故疾病者方便通用,不犯戒律。

 

(19)靜慧法師問:一日一夜受持八關齋戒意義如何,受持人得什麼好處,請開示之。

(19)地藏菩薩答:於不殺盜淫妄酒以外,加不塗香飾花,不坐眠高廣大床,不自歌舞亦不往觀舞等謂之八戒,過午不食,謂之一齋,總而言之,曰八關戒齋。其好處言之甚繁,但知諸佛皆如是,行者果能一日一夜,受持之人須要謹嚴,此一日夜,如同諸佛矣。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持戒論』 (南屏山聖真天佛院著,本書前往大陸九華山著作)~下~

 

(20)靜慧法師問:佛制定過午不食,誠能人人如是,則既經濟又少麻煩,是否僅中一餐?或早中二餐?過午還用點心茶果否?初學者應如何練習方不傷身體?請開悟之。

(20)地藏菩薩答:持過午不食戒者,許於清淡早餐,過午以後,只可飲水,點心水果皆不許用,此係對正式持齋者而言。既未受齋,又初學練習,午後不妨暫食點心、水果,由漸少而至不食。惟有清晨早餐,不宜過飽,更宜稀粥,使到正午,能作多食,午量能多,其執持時間當久,此亦初道練習一法也。

 

(21)靜慧法師問:如果修行人長年茹素齋戒,病時不得已可服食下列之藥品否?佛戒是否有明文規定呢?譬如龜甲、山甲、海馬、獸類蟲蛇之皮,用藥引而食是否犯之破戒?

(21)地藏菩薩答:中藥店儲備者可用,與五淨肉同,且服藥為醫病,非貪口腹也。服藥時宜平時要參加放生或念佛,更增功德,惟修道者若為醫病,而新殺活生生物作藥引,則萬萬不可之,不然為犯殺生戒。

 

(22)靜慧法師問:素齋受戒者逢萬不得已破戒,譬如往他處出差,或往國外時,其為交際上食肉與飲酒時如此是否犯戒律?

(22)地藏菩薩答:齋戒之開遮,須依律為準。情節細微,不能概論。如果正式受戒素齋,有寧捨身命,不能破戒之誓言,宴會小事,何可破戒?若果為真正利益眾生而破者,戒律上亦有許可之處。

 

(23)靜慧法師問:修行人,未受佛道明師之受戒者,不得上台講經演法之理,請菩薩開示之。

(23)地藏菩薩答:佛家或道家之戒律,亦猶國家憲法,修道者不受戒律,等於國民不遵憲法。假使一不遵法之人為官吏,宣施政治,人民能信仰乎?而佛祖滅度後,以戒為師,不受戒律,等於無師。其所知所學,寧有根底?講經者意在度眾止惡向善轉迷成悟,而經文中隨處多有戒條,講員者自己尚不遵行,只教他人去做,豈非戲論?且整個佛學,不過戒定慧而已。既無戒學,安有定慧之理?此等人品,縱有多聞,知見必不正確。使之講經,譬如盲人指路,定有貽誤矣。

 

(24)靜慧法師問:一者:出家人或佛教徒或天道弟子應不應該尊敬神?如例天上聖母、關聖帝君、太子元師、呂仙祖、東嶽大帝、三清道祖。

二者:神明亦多行救世良民,是否亦等於菩薩果位呢?

三者:有些神明,如五王千歲、天上聖母、哪吒三太子,感應比佛菩薩更靈,佛菩薩豈不如神明靈感嗎?一般人信佛,多有生病業障現前。如替他念經念佛號,多不如用神教咒術來得快,以上三點請菩薩開示之。

(24)地藏菩薩答:回答一者:眾生平等,皆是過去眷屬,未來諸佛,當該一律恭敬,此常不輕菩薩之行也。但恭敬與信奉,大有區別,萬萬不可混為一談。如對本國元首,自應恭敬擁護奉事,對他國元首,但盡合禮節之肅敬而已。明白此理之後,於佛神之間,各有分寸矣。

回答二者:菩薩梵語,華譯覺也。不獨救人身命,尚須教人明心見性,大覺大悟,究竟證果。而神明只有救身濟世之能力神通,不會度眾解脫證果,故不能以菩薩稱呼。

回答三者:靈應在乎於誠心的感應,本性之心對神專精,即可感神靈保佑,心對佛專精,則感佛靈。靜慧!你所舉問題皆是與神緣深而佛緣淺的人,故感應有遲速也!

茲比喻,三輪車街頭巷尾,招手即來,汽車必至車行中面訂,然各得車矣,同時開駛,試看何車先到目的地?

 

(25)靜慧法師問:同修中,工餘弘揚佛法,同事中多不信佛法,也不誹謗,是否弘揚者德淺薄,無感召力,抑或眾同事與佛法因緣未熟,請開示之。

佛說處處皆可為道場,隨便說因果,有輩聞後即辯駁不符合現實社會。說是古人大德造來勸世,請菩薩舉何證破其眾生迷惑之心呢?

(25)地藏菩薩答:在家修道者,應機說教,本非易事,不問對方接受與否,在他是已下一粒種子,在已是多一份功德,兩有益處。

既肯發此普度眾生之心腸,便是在世菩薩,自應盡已之力,廣學法門,勸化他人,不厭不疲,持之久恆,自收度化奇效,回答其一。

古事證據,無非經書,既然不信經書,能其信今日報紙所載之事乎?實實在在皆是因果,惜不覺悟。古書佛經不信念報載不親悟事實,只有待其身歷其境,或能相信之。如果身歷而仍不信,雖有佛出世人間,恐亦救不了他矣。

 

(26)靜慧法師問:最近發現有些佛道弟子佩戴鋁質佛像,菩薩像或心經咒,以為護身之用,倘進入不潔處所如廁所等是否有嫌褻瀆?請菩薩開悟之,以資警惕。

(26)地藏菩薩答:身佩菩薩像一事,古時候曾有之,彼時交通不便,水陸多險,有護身佛之設備,安放佩帶皆有時處,俟達到目的之地,則高置供養,並非如今,以充裝飾。今世人佩帶,應體願意,出外不妨暫攜,居家實可不必,不但人廁污穢,自招罪過,即見人作禮,入廟拜神明,種種動作,皆犯涉侮慢。以律儀論,身披袈裟,尚不可以入廁,亦不可拜神,而起尊敬心即可,況有佩帶佛像金身,而作諸不潔耶?此事歷代祖師早有禁戒文鈔中有記載也。

 

(27)靜慧法師問:一、它家做七請念佛班去誦經,先用素茶,而後用拜葷物,如這樣有功效否?有真正念佛功德嗎?

二、修行人某某人愛看大腿舞以及看色情電影,請問是否犯戒嗎?

三、古聖賢人云:憐蛾不點燈,愛光明反滅身小生命,一夜之間枉死數量無法估計,未來因緣會遇時,對點燈人會受果報嗎?

(27)地藏菩薩答:回答第一者云:逢七誦經,為助功德,殺生拜葷,是增罪業。雖在誦畢拜葷,亦是意先不清淨,為善心不終。此等於煮米飯已熟,投以毒藥加害,智者不可為也。

回答第二者云:修行人,如大海之中,魚龍混雜。讀孔子書者,亦有王莽曹操秦檜等,何辱於孔子?世出世間聖人只為眾生顛倒,故不惜千言萬語;誘化上進,譬如良醫為人治病,服與不服,醫生何能強迫?但因果不虛,誰做誰受,修行人看色情之影像,當然是犯戒律。

回答第三者云:點燈之意,不在殺生,非如本願,而舉火引誘。如果不起殺意,自不為罪。若因副作用而殺生,可以善巧方便以避之,如燈加外罩,或有他法,果能如是行持,反有功德,念念當前,自然是可以轉妄歸仁德矣。

 

(28)靜慧法師問:南屏山聖真天佛院者大德請示問到下列疑題,請菩薩詳加開示之。

一者云:供奉佛像如果供奉於房中是否不當呢?是否不清淨?是否褻瀆?但我希望佛堂在身邊,有何辦法呢?

二者云:在家居士被請去給做佛事念經,可否拿主人金銀,否則金錢全部布施寺院迴向功德?

三者云:前與一女人來往甚密,至今莫不相干,數月有餘,但每逢境遇,憶起債影,辛酸湧現,念佛號也難解消,不知有何法來控制?

(28)地藏菩薩答:回答第一者:修行中人,心存誠敬菩薩,事取圓融,一房多用,晚間眠時則布遮之。

回答第二者:在家專修,為了生死,不宜多事,外赴經懺,倘系親友,助念乃係義務,不應受人金錢,錢不應受,強受捐出,亦是非法犯戒之。

回答第三者:此真心魔矣,法弱魔強,足見淫業未消,道果亦必難成。債影者三途之門戶,不自猛斷,佛亦無能為力矣,可惜哉!可惜哉!

 

(29)靜慧法師問:放生靈龜或靈鳥,不照放生儀規,功德是否亦無量之。

(29)地藏菩薩答:參加放生者,救其身命,行儀規者,度其慧命。然而放生規儀豈能人人盡會的,只要誦放生靈咒或往生咒,或不會咒誦,但與念佛號,為說三皈依,功德即無量也。

 

(30)靜慧法師問: 佛陀慈悲救人,要人受戒修行、不要殺生、多行善,則可免輪迴之苦,而可成佛道,那麼佛道修行弟子不受戒,能否成就佛道?又農人因農作物被害而殺害蟲類,是否違反佛道戒類。

(30)地藏菩薩答:戒之大義,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外而修身,內而斷惑,由之生定開慧,做到心性圓明,便是佛果。

佛有出家在家四眾弟子,在家者不必剃髮,至雲吃素,亦須視環境及程度,初學道者只不殺生,便是慈悲,不妨暫吃三淨肉,不聞殺、不見殺、不為我殺、或吃肉邊菜,功夫進步時,自然便能長素,佛法圓融,方便多門,但能依法精進,無不成就也,萬勿生疑之。

農人未受佛道之式律者,自然無所謂違反,但有其自然因果,是可思也。

 

(31)靜慧法師問:有一位同道在家居士事業賣鮮魚者,家內蒼蠅及蚊子最多,對於衛生方面有害身體健康,但是學佛要戒殺,所以不知可用殺蟲藥水來消滅嗎?若是可用是否犯殺戒,若是不可用,不知有何方法來預防蒼蠅、蚊蟲來妨害身體健康?

  鮮魚類是否六道內的一種?但是修行念佛之人不可食如何做買賣,是不是有罪過?但本人自小至今有二十餘年做這一種事業,所以要改做其他事業實為困難;不知有何辦法補救而且還要能維持生活?

(31)地藏菩薩答:學佛修道者,應以清淨財,維持生命,魚為畜生,自屬六道眾生之一,害他之身,養我之身,財即不清淨矣。

雖然非我直接殺害,但我為殺者銷售,是鼓勵殺生者,豈能不分罪過業力?尚是改行業為極佳。若一時難覓他行業,暫仍其舊時,不可因之再殺蒼蠅類,便鼓勵殺而造成直接殺,可知二十年來,殺業之累累,現既信佛當明因果,先於倉庫中掃潔置冰,門裝紗罩,蒼蠅自然不能入內,沒有殺生,自然就沒業報。

 

(32)靜慧法師問:當寺院住持在大部分都有素食,但是有一部分並非素食,可以嗎?

(32)地藏菩薩答:寺院住持,為一寺之模範,既不行持素齋,自不能倡導人持戒與修心養性。有些住持修行者,因稍有一點學識佛理經歷,便自以為是,旁若無人,大發議論。實在是離修行本性心甚遠!自性禪心是超越理論,不立文字,如果沒有親身體悟是無法了解的。只有下工夫真參實證,才能悟道。

靜慧啊!一個修行者,要習得“身心脫落”的佛法真髓,他才是真實的體悟了佛法。

 

(33)靜慧法師問:此次到九華山閉關禪修,乃追求佛法真理是作學問的目的,但禪性之學卻不拘執於知識,它超越一切文字,弟子僅須全心全意禪修行,菩薩並不傳授任何文字經傳。惟有覺悟禪道存於已心,並潛心修行,方可掌握真實佛法。

(33)地藏菩薩答:靜慧!你已慢慢地見性了,而禪是獨特境界乃在於此。但凡被文字所擺佈的一切道理,皆非真禪。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才是禪的真實面目。世尊即以“不立文字”的辦法,以心傳心,將佛法於契證之中,傳予弟子迦葉尊者。今夜法音開示就此止,靈體歸本性。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名相論〉 (南屏山聖真天佛院著,本書前往大陸九華山著作)

◎南無地藏王菩薩降

詩曰:
名利本來一場空 相超自性見如來

絕學無為佛道人 九華蓮台自然成

(0)地藏菩薩曰:一般人都為求功德行善,故不論做什麼事,都存著利己的私心。梁武帝尊者號為「佛心天子」,也不能免俗,他在位時,創立佛教國,建寺養僧,普獲崇敬。

    但當達摩大師自印度東來中國時,梁武帝尊者仍希望自己推廣佛教的成績能受到肯定,便問: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數,有何功德?

    達摩大師對這種「行善」欲為人知的行為,予以當頭棒喝,以「無功德」一言,告誡梁武帝尊者勿藉信仰之名,妄圖得到功德。梁武帝尊者一時啞口無言。須知佛道是無功德的,惟有默默行善,才能積善行而得善果。

    今夜著作,討論佛道「名相論」題,請發問題目吧!

 

 

(1)靜慧法師問:感謝菩薩開示!可是,現在大多數的修行人都認為佛在己身之外,反以一心向外求佛,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

佛就是己,己就是佛,你我自身即是清淨的佛性,只要以修行來磨煉己心,使其不著塵埃,即可成就無上佛果。

    問一、佛的標誌卍是有何象徵及涵義?

    二、寺、堂、精舍、禪寺、庵等,是表何意義?

    三、證與悟有什麼分別呢?

(1)地藏菩薩答:
回答一者:佛身之相,有著三十二種奇特,為胸前所生之文,諸相皆表祥瑞,譯來我國,定音為「萬」,流傳為萬德吉祥之意也。

二者:寺為中國古官定名,漢朝時有鴻臚寺,時迦攝摩騰法師,以白馬馱經駐此翻譯經典,遂改曰白馬寺,後因稱僧舍為寺。

    堂者殿也,佛菩薩之殿,亦可稱堂。

    精捨者,乃修道者,精進修持之所也。

    禪寺者,宗門參禪坐禪之居住所也。

    庵者,小草舍也,謙稱廟之小者。

    三者:迴光返照,本性清淨,照徹真如,謂之為悟。

    智慧圓成,生死了脫,與佛同位,謂之為證。反觀內照,祛除塵垢,認真修行,即可顯現真如佛性。佛法是助人照見自我的修行方法。佛不存於天,亦不存於地,自己本身就是真佛。因此,向外求佛是大錯特錯的,直視本心反求佛性才是至善法要。修道者,自己要肯定自己,努力修為,即可見慈悲真佛。

 

 

(2)靜慧法師問:阿彌陀佛之「彌」字,有念「泥」音者,是否錯了?若不更正,其後果如何?

(2)地藏菩薩答:六字法名,皆係梵音,應重口授。惟在中國,形成普遍,只可隨風隨俗,順當地之通行音。誠心念之可也。若糾正音,不止此一字,敝意信何音者,即誦何音,實則音虛心真,能求於心,便為正音也。

 

 

(3)靜慧法師問:為什麼法師只有比丘、比丘尼專用,而在家居士不能用,難道一個不是醫學院畢業的學生,而能行醫的中醫師就不能稱為醫師嗎?一位非師範畢業的學生,而能辦好教育工作者,就不能稱他為老師嗎?同理一位精通佛理,行菩薩道居士,怎麼不能稱為法師呢?請菩薩開示之。

(3)地藏菩薩答:法師之號,實則並不嚴格,法華列有五種,辯中邊論列有十種,凡能「受持讀誦」者,俱可名為法師,是不限定出家在家。但因某時風俗,某地習慣,形成專辭,亦不妨隨俗,畫分界線,聽之清楚不混,自卑尊他,更是美德。

此再補充說明之:「法師」本是一種學位的稱號,要通理佛法道理的人才能稱法師,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稱呼的。還有較高的學位,精通經藏的稱為經師。而精通律藏的稱為律師,精通論藏的稱為論師。更高的是三藏法師是遍通經、律、論三藏者的學位,如唐代玄奘大師,都受到這個稱號。

 

 

(4)靜慧法師問:有一位在家居士問到雲曰:佛教裡出家人,為什麼有「和尚」、「法師」、「師父」、「經懺師」等等名字?這些名字怎樣來的,有什麼高下分別呢?

(4)地藏菩薩答:大部分出家人,皆可稱「法師」,「和尚」二字最尊敬,世俗反當通謬矣。 「師父」實世俗通稱名號,「經懺師」專指為人做佛事言也。此等事在佛教中,各有名分,學道者皆知,不會任意淆亂。世俗之人不懂佛法,隨便稱謂,真是罪過也。

 

 

(5)靜慧法師問:貪、瞋、痴與戒、定、慧之佛法真理,請菩薩方便開示之。

(5)地藏菩薩答:貪是對財色名食,心生貪愛。瞋是不如意事,大發脾氣。痴是對正道真理,不能了解。這樣就是昏迷之人。昏迷人做事就是錯誤,一定招來惡果,受苦無窮。戒是佛法之戒律。禁止造惡,最低須戒殺、盜、淫。定是心中練習安靜,一切事不要衝動,要像止水一般。這得用一番工夫,才能做到。慧是明白事理,絲毫不差。這得多聽佛法,多求心靜,才能得到。貪瞋痴是三種害人之病,戒定慧是治貪瞋痴之三種良藥。

 

 

(6)靜慧法師問:菩薩!今晚扶筆著作,心裡想著,九華山秋意日益深濃,秋月漸滿,雲層把銀色的九華山光化遍灑大地,使人間更添幽趣。松風拂來,與秋蟲合鳴,使秋的感覺更深。靜觀周遭景緻,內心真是感謝萬物皆佛之造化。

    天地之間莫不是佛的法相,人力實在無可比擬。人連一方半寸的土地都無法創造,以如此卑微的個體,若是不自量力,以為可以與自然對立,勢必永遠無法看見宇宙全貌,更不必說要砥礪己心了。

    人只是天地自然間的一分子而已,惟有與萬物取得和諧的並存,人才能有所謂「獨立」和真實的生命。

一、問:持「本願經」和「阿彌陀經」,每天讀一遍,只會讀不會誦唱念是否可以?

二、問:「緣」字應作何解釋?

三、問:經中有大菩薩,有菩薩摩訶薩是何分別?請菩薩慈悲解說。

(6)地藏菩薩答:不會唱念,並無關係,但俱誠心,為最要條件。受者信而接受,讀者目對之念,誦者面北述出,持者奉行其義。自然得以感應也。回答一。
緣者,乃某事遇一種助與破之機會,助者助其成,破者壞其事,使之不成。如君欲渡河,忽來一船,此助緣也。君如飲茶,茶杯忽然落地,此破緣也。回答二

    摩訶薩者,大士也。菩薩階段甚多,以三阿僧祇而論,十住至十向須一阿僧祇,稱曰賢。一地至七地又一阿僧祇,稱曰聖。八地至等覺復一阿僧祇,曰補處。如地前者秒菩薩,地上者則稱大菩薩,七地上即稱菩薩摩訶薩矣。

 

 

(7)靜慧法師問:什麼叫做「佛法無邊」,請詳解?何為「菩薩根本精神」?

(7)地藏菩薩答:虛空、世界、眾生,俱無量無邊,佛知盡能知之。九界業力、煩惱、見聞覺知,俱無有盡,佛說盡能轉之,佛法豈非無邊也?上求佛道時精進,下度眾生不休息,即是菩薩根本精神。

 

 

(8)靜慧法師問:三世諸佛,放蒙山、放焰口、廣長舌、燃指或燃臂供佛,有五種無間地獄,法身、報身、應身,如何分別?

(8)地藏菩薩答:三世佛」是說過去現在未來諸佛。 「放蒙山焰口」是密宗之施食法,因鬼道常餓,用法力、施給飲食。蒙山是地名,此法為小施食,焰口是鬼名,此法為大施食。「廣長舌」佛有三十二相,不同常人,佛舌既寬廣,而又長也。」燃指臂供佛」是燒指當香,燃臂是在臂上安香燒之,皆取以身供佛之義。

    「五種無間」是地獄之名,無間是受苦無有間斷之義,共有五種:一受苦無間,二身形無間,三罪器無間,四眾生無間,五時無間。

    「法身報身應身」:法身是真如本性,報身是萬福莊嚴之大身,應身是隨眾生之緣,所現之眾生身。

 

 

(9)靜慧法師問:佛法言萬法唯心,如某先生言我家左邊的房屋沒蓋好。而要先蓋左邊的房屋,則大兒子將會事業失敗,諸如此類之風水地理說,可信與否?

(9)地藏菩薩答:賴布衣仙人,堪輿之學,由來已久,古今說者,有驗不驗,當有真正之道理也。然學佛道之人,主旨在心,心造萬法,吉凶禍福由之。學佛道功德微弱,則堪輿之理,或有可憑證,學佛功德增勝無量,堪輿之理當然被轉為吉祥也。

 

 

(10)靜慧法師問:佛前供養之香、花、茶、餅、果,各項有何意義?

(10)地藏菩薩答:此有事理之別。事者,依俗禮常用之品供養表示誠敬而已,理者,因諸供養中,以法為最,故取物以代法也。

    香代表精進,燭表示智慧,花表示忍辱,茶水錶示布施,餅果代表禪定。合此為大智慧大波羅蜜也。

 

 

(11)靜慧法師問:要具備哪個條件,才為僧寶?

(11)地藏菩薩答:為獻身救度眾生,先捨離眷屬田產,入寺求比丘剃度,此謂出家。再經受沙彌以至比丘具足等戒,方稱僧寶。

 

 

(12)靜慧法師問:信佛之人,未知可以深信命卜相士所判斷之命運否?

(12)地藏菩薩答:命由心造,相命之士豈能支配我心呢?沙彌救蟻延壽命之事,是其前鑑也。

 

 

(13)靜慧法師問:做善事,種善因,將來可得善果,這是一定的道理,可是念經念咒為什麼會種福,則令人費解?

(13)地藏菩薩答:既信種善因得福果,當知種惡因得苦果。請細體察眾生日日所作,身多殺盜淫,口多妄語惡口兩舌綺語,真正善事,渺乎渺矣。推其造作之本,惟在於「意」,意善則身口現善,意惡則身口現惡。誦佛經咒,惡意不生,惡不生之時間,即是種福之時間,願其悟之。

 

 

(14)靜慧法師問:無數恒河沙佛國是否即是三千大千世界?

(14)地藏菩薩答:三千大千,有能算之數字,恒河沙是難算之數字。

 

 

(15)靜慧法師問:大乘之「六度」與小乘之「五戒十善」有何異處?

(15)地藏菩薩答:五戒十善,修持自己之義利多,六度益他人之義利多,此其異處。

 

 

(16) 靜慧法師問:人畜之間的阿修羅是指何聖呢?

(16)地藏菩薩答:有福無德,似天似神之一種眾生也。

 

 

(17)靜慧法師問:聽說《金剛經》一定要持齋者讀誦,若是沒有持素齋者不可讀誦。此言是實或是虛?

(17) 地藏菩薩答:誦《金剛經》貴乎三業清淨,不持齋者,並非不可誦,如果欠誠敬,效力微微矣。

 

 

(18) 靜慧法師問:三餐食前合十恭敬當作何觀想?

(18)地藏菩薩答:盡虛空俱是三寶,遍法界無量眾生,作如是觀,如是供養天地。

地藏菩薩分靈-佛學名詞解釋-《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名相論〉~中~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名相論」 (南屏山聖真天佛院著,本書前往大陸九華山著作) ~中~

 

(19)靜慧法師問:如果單獨誦經,不解其中的意思有沒有利益?

(19)地藏菩薩答:誠心誠意誦經與研經,均有利益,研究經典能開無量智慧,誦經能得定力也

 

 

(20) 靜慧法師問:經云:不生滅。何法不生,何法不滅?

(20)地藏菩薩答:惟有真如智慧。

 

 

(21)靜慧法師問:如來五眼者,何謂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21)地藏菩薩答:肉眼有阻礙則不能見、天眼遠近明暗皆無阻礙,此二是實用眼也。慧眼能觀真空之理,法眼能體假相之由,此二是用智察也。佛眼即單用、和用、互用、無量用、盡一切用,無不能之。

 

 

(22)靜慧法師問:成佛必須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此種功夫純屬內證,菩薩較佛覺其程度究有深淺,但觀世音菩薩既稱古佛化現,何必定退菩薩位,直至當來候補阿彌陀佛位?弟子愚癡,實難解此意?

(22)地藏菩薩答:此皆善巧方便,度生示現之相。如世尊久遠本已成佛,仍來此現八相而成佛道,應知皆係以身示範,導人進修。若明乎觀音如來,不但示現菩薩,且示現聲聞緣覺。乃至天龍八部等三十二相,於此方便度眾生也。

 

 

(23)靜慧法師問:在亡者前誦經禮懺《本願經》,不知誦給亡者聽,或是活人聽呢?

(23)地藏菩薩答:《本願經》並非給誰給聽之問題,乃是給亡者度化之問題。譬如有人生瘡,醫生動手術,不是給誰看之問題,乃是給被手術者治療之問題。

 

 

(24)靜慧法師問:人死後不知是否仍在靈前,或者是隨罪業轉生去了呢?

(24) 地藏菩薩答:一個人死後入六道以後,有中陰身,此身可被感召而來靈前。或入鬼道以後,亦能召來靈前。除此二者,則不能矣。然此二者,皆有相當壽命,若其壽命盡後,則另有寄託六道中,便不能再來也。

 

 

(25)靜慧法師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哪位佛說?在什麼地方?

(25)地藏菩薩答:〈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乃觀自在菩薩所說,乃在佛說般若之時,秉承所說。

 

 

(26) 靜慧法師問:世尊去天上、龍宮說法,是神識去還是色身去的,以及一切弟子云何同去呢?

(26)地藏菩薩答:世尊佛法無邊,神識與色身,都可前往。諸弟子皆大阿羅漢,俱足有無量神通,故可前去參加盛會。

 

 

(27)靜慧法師問:人死之後,投胎鬼道,有父母兄弟姊妹六親眷屬否,抑或孤孤單單呢?

(27)地藏菩薩答:人死之後,因業障惡報,輪轉股胎鬼道,此而受報應。鬼有胎、卵、濕、化四生,胎卵之類,當然有眷屬。

 

 

(28)靜慧法師問:有人問:《普門品》一句「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是說無子之人若求菩薩就能生子,若是命中註定無子之人,亦可求乎?

(28)地藏菩薩答:命中有子,生男生女乃其命中註定本分。如果命中無子,祈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自然可得子,並要多行善德,自然會得菩薩神通加被得子。

 

 

(29)靜慧法師問:釋提桓因是三十三天的玉皇,亦是否輪迴呢?

(29)地藏菩薩答:於四空之非想非非想天,尚得六道輪迴,何況玉皇大帝居住欲界之第二天乎。

 

 

(30)靜慧法師問:供佛點香有的用三條,有的用一條,原來應該用幾條香比較好?

(30)地藏菩薩答:點香供拜諸佛菩薩無一定規定,誠心拜佛即可,爾可隨各地風俗而異。三條香者,系取戒定慧之意。謂吉祥香。

 

 

(31)靜慧法師問:寺院有的燒金紙,有的沒有燒金紙,原來是有燒金紙嗎?燒金紙是什麼意思?

(31)地藏菩薩答:金箔紙等,乃係向鬼道布施之物,佛不需此物,寺中明理者,不向佛前行此等事,如果有燒金紙的話,只是勸化向善而已。

 

 

(32)靜慧法師問:弟子曾聞說彌勒尊佛與釋迦牟尼佛三世以來為親兄弟,同脩大道,同證菩提,無上正覺具足無量,萬億周身。

三世以來,大功成就,彌勒佛為兄,釋迦佛為弟,大道正覺,俱以成就圓滿,先當治世付與弟接管,三千年間,今正當下元之期,後當治世為兄,彌勒佛接管二萬年間,廣設龍華正法,普度人天,是否未得了悟?請菩薩詳加開示?

(32)地藏菩薩答:「先當治世,付與弟接管三千年間,今正當下元會之期,後當治世為兄,彌勒佛按管二萬年」。這些話,靜慧,從何處聽來?勸眾生大德快快洗耳之,不然,入於其心,害於其事,心性既受蒙迷惑,又招謗法之罪,陰律不容之,智者不為信之!

實言相告,此皆漢末黃巾賊張角,元末白蓮教韓山童等餘孽,所造之妖言,欺誑無知愚眾,若誤信之,則入邪魔,後禍無窮!修行者,願能知悟也。

 

 

(33)靜慧法師問:眾生死後由業力牽引前往投生,此說是否說於地獄之罪受滿後,再行投生呢?

(33)地藏菩薩答:六道有情,皆稱眾生,已在地獄者,當然地獄罪滿後,轉投他道而生,而他道眾生,於死以後,有何種業力,即牽入何道投生,並非一律先經地獄受審,方得他轉。

 

 

(34)靜慧法師問:人人若離開惡人,究竟惡人要望誰救度他去歸正路呢?

(34)地藏菩薩答:此分菩薩非菩薩,有正知見的人與無正知見的人而言,菩薩有大慈悲,一律普度眾生,自於惡而不遠離。

有正知見之人,縱不能化度惡人,亦不致被惡人轉變,離與不離,無益亦無害也。若非菩薩,又無正知見,試問各位大德親近惡人,後果會如何呢?

 

 

(35)靜慧法師問:忉利天有天女、天人之分,兜率天有男女分別嗎?

(35)地藏菩薩答:兜率天列在六欲界,當然有男女之相,惟除內院而言也。

 

 

(36)靜慧法師問:往生兜率天內院有再墮落凡塵的嗎?

(36) 地藏菩薩答:生內院者,超越生死矣。後即隨彌勒下降此土,於龍華三會證果,沒有墮落之說也。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名相論〉 (南屏山聖真天佛院著,本書前往大陸九華山著作) ~下~

 

(37)靜慧法師問弟子每日在家早晚課誦念佛,未知自家祖先及亡人能否聞此佳音?

(37)地藏菩薩答陰律云曰:如能專為迴向,或念迴向文時,上報四重恩之句,默作觀想,則能感召得益功德。

 

 

(38) 靜慧法師問六道眾生除了人道可修外,其他如鬼道天道亦可修行成佛嗎?

(38) 地藏菩薩答眾生皆有佛性,自有修行成佛之可能。惟他道或貪樂而不思修,或受苦而無暇修,或迷愚太重而不知修,易修易成者,獨有人類一道耳!故曰人身難得,貴為人身者,為其易修成佛也。

又說,人生苦短,似乎才出生,卻又匆匆謝世。人無論一生何等尊榮,不過百年光陰,所以達者皆願如浮雲般無所拘執,來去悠悠,安度人生。

靜慧!如果一個人能自開啟無限智慧,他已達來去自如,了無牽掛的境界。因此,修行者,切勿以對立的心態去看事物,否則就無法進入光明真性的禪境。

 

 

(39)靜慧法師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及觀音菩薩,頭額之中為何皆有一痣?

(39)地藏菩薩答非痣也,乃三十二種瑞相之一。是兩眉中間,生一極長之白毫,中空光明,盤旋起來,宛如一顆明珠。畫金身佛像,畫一點或畫一圈,藉以示意瑞相放無量光明。

 

 

(40)靜慧法師問:《地藏經》中有佛告鬼王:「我亦告梵天帝釋令衛護汝……」此梵王帝釋究指何佛或神?

(40)地藏菩薩答梵天者,是色界諸天界,帝釋者欲界第二天之玉皇大帝也。

 

 

(41)靜慧法師問:佛為救五百菩薩而殺一惡人,自己甘心墮落地獄,未知與普通在獄者刑罰有否相似?或以神通力而為應化,卻不受苦?

(41)地藏菩薩答:萬法唯心,佛在多劫前,殺惡賊而救多人,其發心是慈憫,與發心貪瞋者殺人不同,共所現地獄之相,理自有別,不必涉及神通。

 

 

(42)靜慧法師問孔子是聖人。為什麼他不主張戒殺呢?吾人祀孔,也殺三牲,豈罪過?

(42)地藏菩薩答:孔子何嘗不主張戒殺?儒書上多有記載,《論語》云: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禮記》裡田獵不合圍,不掩群,不殺胎,不覆巢。又說諸候無故

不殺牛,太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豚。
似這一類的限制,不勝枚舉。不過孔子是世間聖人,只順世法用仁慈來方便限制,非如釋迦世尊,是出世聖人,直談三世因果,主張戒殺經勸世。
但世尊對初修行者亦許食五淨肉,也非不講方便。殺牲祀孔,是前代禮制,今無規定,沿用習俗,似屬不宜。

又云:上古茹毛飲血,進化到種食五穀,由於肉食習氣太深,一時不能全改。但中國先聖也察覺到弱肉強食是殘忍行為。

在夏殷兩朝代禮制中,卻早定了田澤取獵,專為祭祀享賓之用,是已寓禁止濫殺之義。至問孔子為何不戒殺?

古聖有一說云:漢儒鄭康成註釋禮記,曾有「孔子雖有聖德,不敢改先王之法」。而孔子亦自己說述而不作。這是孔子治學取的標準。

 

 

(43)靜慧法師問百界千如者,十法界中有十界,不知哪十界?

(43)地藏菩薩答十界者,佛、菩薩、緣覺、聲聞四聖,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凡也。萬法唯心,界由心現,每一界中,各俱此十界,合之成百,故曰:百界。

 

 

(44)靜慧法師問向佛頂禮,男女是否有分別,觀一般信眾動作,似不盡相同,其標準動作如何呢?請開示之。

(44)地藏菩薩答頂禮、合掌有多種方法,跪有胡長跪,拜有雙掌上舉之式,有合掌當胸之式,有四肢伸直,全身撲地之式等,然翻掌接足,五體投地之式,最為普通,不分男女皆行之。

 

 

(45)靜慧法師問四大部洲是皆在我們閻浮提地球亦另有地球否?

(45)地藏菩薩答閻浮提乃一大洲之名,即是我居之星球,如是四星球,謂之四大洲。我居之洲,在須彌山南,餘三在須彌東西北,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北俱盧洲。

 

 

(46)靜慧法師問:三界在什麼地方?系我們人住的嗎?法界又在什麼地方?什麼叫法界,是仙住的嗎?請菩薩開示三界與法界,名稱不同實同一地嗎?

(46)地藏菩薩答三界者,欲界、色界、五色界,我輩身居欲界,向上超六層天,名曰色界,從色界向上十八層,名曰無色界,此其不離生死之穢土也。

一切理,一切物,一切事,總名曰法。界撐一個方域範圍,合曰法界,蓋有界即有法,有法就是界。佛菩薩聲聞四聖界,天人修羅畜鬼地獄凡界,此十界皆曰法界。前云之界者,曰三法界,此舉十界者曰十法界。

 

 

(47)靜慧法師問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是何意?

(47)地藏菩薩答佛像兩眉中間,有一白毫,宛轉盤成圓珠,俗說佛頂珠也。其大如五座須彌山大,佛之眼球紺色,其大如四海之廣,佛之報身巍巍,可想而知矣。

靜慧弟子!一個人修行要做到動不如靜的地步,因此現代人一天到晚埋怨生活忙碌,卻仍心甘情願在虛名浮處中奔波。為什麼不能偶爾心平氣和地,仰望明月,觀賞星星,品玩大自然中的一切呢?因慾念而奔忙,不如靜心坐禪。

一動不如一靜,眾生回首勞碌繁忙的歲月,是否凡事都隨心所願呢?驀然回首,看見的只是自己的庸庸碌碌和執著。大部分人的寶貴光陰,大半在無謂的應酬中耗逝,實在可惜!但願回首深省,才能徹悟靜坐是何等重要。

 

 

(48)靜慧法師問依照《阿彌陀經》,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極樂世界和天界有何區別否?

(48)地藏菩薩答區別大矣,天有「成、住、壞、空」,極樂世界「常、樂、我、淨」,天有生死,極樂惟一超盛佛道。

 

 

(49)靜慧法師問: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金身聖像很難鑑別,還有文殊、普賢、大勢至、地藏王菩薩、彌勒菩薩五位菩薩聖像亦分不清,請慈悲開示。

(49)地藏菩薩答:手中托蓮座者,阿彌陀佛像;手中托缽者,釋迦牟尼佛像;座下有獅子者,文殊菩薩;座下有白象者,普賢菩薩像;頭上有寶瓶,手中之蓮花者,大勢至菩薩像;頭戴昆盧帽,手中托寶珠者,地藏菩薩像;光頭大腹,開口大笑者,彌勒菩薩像。

 

 

(50)靜慧法師問有人問:《金剛經》說空,《彌陀經》說有,為什麼世尊要說兩面?

 

(50)地藏菩薩答事理本圓,乃有多面,豈止為二。若解多面,則空有本一,所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也。金剛闡體,故說真空,彌陀說相,是表妙有。彌陀有寂光土,未嘗不說體,金剛說云:墮惡道、受福德,未嘗不說相,妙有真空,仍相即也。

 

 

(51)靜慧法師問常聞師云:不發大心不成正覺,佛的大弟子已蒙維摩詰大士開示,應已發無上菩提心,為何至今尚是羅漢不成正覺呢?

(51)地藏菩薩答佛之諸大弟子,雖現羅漢之相,而內實具菩薩之德,為引逗小機,啟其向大菩提,經云中皆有受記作佛文,並非尚是羅漢。

諸位大德!珍惜自己過去所學,當然很好,但卻不應太過局囿,應該超越過去經驗和學識,拋棄一切的執著和妄念,才可更上一層樓。

學佛法必須超越佛法,不執著於一念,才能優游於天地之間。最忌炫耀自己所學,否則就失去了修行的基本旨意。

首先,要拋棄一切形式,盡去所有知識,智慧之光才會自然發散。人只有一無迷執時,心胸才會開闊,與天地同樣曠達。本心即具有佛性,若為所學拘執,實屬可惜!今夜佛道問答到此止。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淨土論〉 (南屏山聖真天佛院著,本書前往大陸九華山著作)


◎南無地藏王菩薩 降


詩曰:
淨化有緣向極樂 土性信願發菩提

悟得無生亦無性 功德圓滿生西方

地藏菩薩曰:在寂靜的九華山道場中,靜慧弟子率精進閉關人員七人等,實心發露坐禪修道。


在九華山精進靜坐這一刻,世間一切佛法皆顯現,而與已心合成一體。此時心虛如無,且在空寂之中,修行不執著於空無之空。要努力使自己修煉至無囿於空的空無境界,也要使自己盡量達到無囿於修行的修行層次。在這樣的禪悟之中,即有「萬行」。
修行徹底而不留痕跡的人,方為真人。這種人即使歷盡滄桑,也不形之於外,是人生中的達人修行者。一個修行者,如有太多執著和拘泥,就會喘不過氣來。只有棄絕一切迷執,去盡形式上的修行和契證,方可體悟真實的人生。

口中說要棄絕執著,身體卻仍耽於世俗的牽絆,是大多數人的通病,必須以苦修磨煉己心,才能使佛性出現。

最高的境界是:將一切形式造作棄絕,才能通達無礙。

 

 

(1)靜慧法師問:感謝菩薩開悟智慧,今夜發問但願慈悲開示之。有一種人,身體很康健,但他念佛時,只是心亂。未知他這亂心,是身體的病,或是本性的病?

(1)地藏菩薩答:此事不關身體強弱,一者性根大鈍,不發菩提心。二者業障現前所致。

 


(2)靜慧法師問
一、人命終時,子孫悲慘兩眼流淚,但若出聲有否障礙?

二、臨命終時什麼是正念呢?

三、平素修持到什麼程度的工夫,往生才有把握?

(2)地藏菩薩答:不令病人知悉大家悲慘流淚,自然即得安詳往生。佛子平素所修何種法門,至臨終時,而不為世俗諸事牽掛,心仍在其所修之道,即是正念。
    一心不亂,經語至明,心口合一,動念清淨,往生才有希望。

 

 

(3)靜慧法師問:有一位弟子大德,明年六十九歲是,運氣不好,請問菩薩,念佛咒行善能消災過運否,須用何方法?

(3)地藏菩薩答:除非是短命,誰不經過六十九歲,所謂運氣不好,實是世人之迷信,學佛道者要求正知正見,豈可信此荒唐之說?

    經云:「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若果誠心念佛,未有不消之災厄。倘信世俗不經之談,便知念佛而無誠心,自然不得佛保佑之。

 

 

(4)靜慧法師問:修行學佛道人,將死亡之前,預知其死時日,是否佛之指示?

(4)地藏菩薩答:有修行者,當然有佛菩薩現相指示之,亦有清淨功德感通而知者。

 

 

(5)靜慧法師問:有一地方進常鬧鬼,能致人死,聞有念佛的人,遇見就沒事,這是否有業力因果關係?

(5)地藏菩薩答:妖鬼由人興,又有俗云「疑心生暗鬼」。佛家謂萬法唯心,其理皆通。果能心地光明,不懷鬼胎,自然不與鬼妖相應。

 

 

(6)靜慧法師問修淨業人往生後肉體焚化有得舍利,是功夫修到什麼程度?如有居士大德得舍利幾粒,確有往生西方否?

(6)地藏菩薩答:舍利乃戒定慧所結,此必須勤斷貪瞋痴,方有獲得希望。往生西方極樂,本由自他之力,故亦非人人能出舍利。然修淨出舍利者,自是成就表現,往生無疑。

 

 

(7)靜慧法師問:設如臨命終時,因環境以及地方人事等,不許可時,以致快速移動,及無人助念,本人神識不清,此情此境,惟有任其墮落,有否別的方法處之?

(7)地藏菩薩答:明知是障礙之所,即須設法擺脫。否則自己功夫,來去自由,確有把握時,亦無所謂為懼矣。

 

 

(8)靜慧法師問: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是否永久住世而不入涅槃?

(8)地藏菩薩答:佛現平身,所謂入滅者,只是有相之報、化二身。法身則不生不滅。西方實報莊嚴淨土,係屬阿彌陀佛之報化,經載將來入滅。但滅以後,觀世音菩薩,即繼彼土之佛位矣。

 

 

(9)靜慧法師問:《彌陀經》云: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不能一心之人,是否能往生乎?

(9)地藏菩薩答:不能一心念佛者,臨終宜借他人助念之力,倘無助念之人,能收心念佛,而繫念世情者,亦可往生。

 

 

(10)靜慧法師問:有人說淨土法門,是度下根器及老太婆的,若真正有學問的人,還是要多研究經典?

(10)地藏菩薩答:此話有理?經云:正法時期戒成就,像法時期禪成就,末法時期念佛成就。今非末法時期嗎?此期眾生非多數下根嗎?修持淨土地藏法門正是好時機。

    有學問之人要多研究經典、難道修淨土這人,皆不許研經典乎?文殊、普賢、龍樹、諸大菩薩,皆修淨土,彼皆不識經典乎?白居易、蘇東坡等,皆為一代儒聖,統修淨土,莫非皆目不識丁乎?願悟之。

 

 

(11)靜慧法師問:有人問觀世音菩薩頭頂上一尊仙佛及大勢至菩薩頭上有寶瓶是什麼?請解釋?

(11)地藏菩薩答:觀音頂上立佛表大悲,大勢至頂上寶瓶,盛諸光明表大智。二聖協輔阿彌陀佛普度眾生即是智悲雙運之意。

 

 

(12) 靜慧法師問:淨土法門,既是殊勝,世尊報恩為何不勸父母同修此法呢?

(12)地藏菩薩答:佛母摩耶夫人,已早生忉利天。佛之養身姨母喜修道,已出家為比丘尼證無上果自應別論。佛父淨飯王並六萬釋種,佛均勸其往生淨土矣。惟佛在世時,見機說法、皆得解脫。

 

 

(13)靜慧法師問:西方極樂世界之蓮池很多,且大至十由旬、二十、三十由旬乃至一百一千由旬云云,但蓮華有百由旬千由旬的,似此兩者同樣大小,有見蓮華不見池矣。

(13)地藏菩薩答:西方蓮華,雖云若干由旬,然大小隨意而現,池亦如之,原將蓮花現滿寶池,或疏或密,意想則轉,不必過泥。

 

 

(14)靜慧法師問:大覺大悟的人內心無牽無掛,心中清淨,猶如赤子,他能寬大的容納一切。悟道的人已無我執,將別人的事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所謂「凡聖等一,皆以本來心為心。」

    本質上無所差異,人如果能不拘執,不妄念,將是何等快樂,願自勉之。請示貪名之人,臨終可不可往生西方?

(14)地藏菩薩答:臨終往生,要旨在於放下一切,正念分明。貪財名者,倘於命終,遇善知識,與彼助念,及其開示,果能提起正念,繼續不失,當能往生西方。否則受貪業障牽引下墮地獄矣。

 

 

(15)靜慧法師問:修行者食三淨肉,倘犯殺戒,可往生西方否?

(15)地藏菩薩答:無意者輕,故犯者重。輕者或為害,重者定生障礙。若能至誠懺悔,求佛拜懺,便是補救之法。犯者亦不宜從而自棄。

 

 

(16)靜慧法師問:有一同道,家人現在做殺業生活,今雖已修行念佛,但又不能改業,到臨命終時可能往生?有影響下一代家庭?

(16)地藏菩薩答:修行念佛之人,決不可再作殺生職業,不能因臨時之身命,牽害永久之慧命。

    若家中人營此業者,宜勸其改。一時辦不到,也須慢慢設法改業。在未改業前可代為念懺悔,若自己不做種種之殺,無礙往生,共業共受,各業各受。

做殺業生活者可常念〈滅定業真言〉。

南無大慈大悲十輪拔苦,本尊地藏王菩薩(三稱三拜,以後只念下文)。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冥陽救苦地藏王菩薩。

唵,缽囉末鄰陀,娑婆訶

 

    真言念若干遍,然後念南無地藏王菩薩。再念以若干聲。一天如念真言五十遍,念足三萬遍為一願,再總迴向,亦可。

 

懺 悔 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回 向 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念完後,三拜而退)

 

 

(17)靜慧法師問:八識田中既備十法界種子,而也俱熟,待外緣引發,決生現行。茲設若有大善人終身信奉基督,念念不入地獄,求進天堂,因該人識田中即無十惡種子,將來臨終自無地獄現行,然而沒有天堂,沒有上帝,阿彌陀佛可否憐他而引往西方?

(17)地藏菩薩答:撒豆種而忽生瓜,理講不通。往生西方條件,須具「信願行三種要素,如缺其一,便感應。佛雖慈悲,彼人無願,道既不交,何能接引西方?

 

 

(18)靜慧法師問:往生西方極樂的人,是否蓮花一開,就成形體上之大人?還是要經幼少等階段才能成年?又生到極樂之人的面貌是否與在人世時相同?

(18)地藏菩薩答:花開出現,便是三十二相,廣大金身,並不如此世須經年歲漸漸長成是,亦不如此世之卑劣醜態。

 

 

(19)靜慧法師問:每日誦《阿彌陀經》、〈心經〉、〈大悲咒〉各一遍,〈往生咒〉數遍,持珠念佛千聲,不知長此念去可否求生西天?

(19)地藏菩薩答:持誦〈往生咒〉或十遍、二十遍,以有定數為佳。它課誦念無不可符合的,長此念去每日不休不斷,決定往生西方極樂。

 

 

(20)靜慧法師問:聞淨土宗中亦可帶業往生淨土,如是淨土有業,淨土不淨有漏,終久亦必毀壞,然否?

(20)地藏菩薩答:帶業往生,乃淨土宗專有之法。業是起惑造成之果,便是受報異熟之因,若到業盡情空,便是成佛,業情不盡,便是凡夫。

    再察起惑之由,多因環境惡劣使然,所謂「心本不生因境有」,西方莊嚴清淨,無造業受苦機會,見佛聞法,有開悟斷惑助緣之。

    惑業如病,西方如醫院,入醫院求癒疾病,如斷惑業一樣,自然生西方極樂。

 

 

(21)靜慧法師問:既然念佛求生西方,是求不受生死苦,若是行善、布施、敬佛、敬神,沒有念佛,這能得生西方呢?

(21)地藏菩薩答:行善、布施、敬佛、敬神,沒有念佛等事,只是有漏善業,僅得人天福報而已。

 

 

(22)靜慧法師問:小孩不懂佛理,教他念佛,有何利益,父母主張給他受了皈依,他長大退轉了,是誰擔負過錯?

(22)地藏菩薩答:如果眾生能誠心誠意禮拜佛菩薩,經云:低頭一拜,減罪恒沙,念佛一句,減八十億劫重罪,雖不解理,已種善根、已得無量利益。

    至於成人長大退轉,乃是另遇惡緣,然以前之種子,堅如金剛,伏於識田,終不消滅,仍屬有益,且為其皈依時,更不能預慮退轉,若居此念,則無由引人為善矣。

    儒家云:與其進也,與其退也。願其悟此理。

必讀推薦-地藏菩薩分靈開示-〈淨土論〉~中~

(23)靜慧法師問:自家念佛,不會度眾生,臨命終時能不能往生西方?

(23)地藏菩薩答:不會度眾生,是無弘法之才,乃沒有信心。不肯度眾,是無菩提之心,乃沒有願力。才能雖不可勉強,但菩提心不要不發露之。如果都做不到,真肯恆心念佛,亦能往生,不過品位不高而已。

 

 

(24)靜慧法師問:佛經云:「信、願、行」可得生彼國土,可是世俗的不良嗜好不能痛改,是否可以往生西方極樂?

(24)地藏菩薩答:修行者,具有信願行之「行」字,指正助:行,正行是洪名善根正因,助行是眾善福德助緣,如鳥雙翼,缺一難飛。

    經有明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如修行中有過可改,當可得善德之,如有過不改,自是少福德而乏助緣,為行缺其一,而三資糧顯然不備,何得圓滿結果?且嗜好存心,臨終亦起障礙!往生極樂難矣。

 

 

(25)靜慧法師問:如果一位善人修行者,能講經說法做種種的功德,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那麼不要到外面弘揚佛法,豈不是閉門造車嗎?

(25)地藏菩薩答:一宗法門,一種修法,種瓜不能生豆也。淨土法門之正因,專在念佛行善,其講經種種功德,不過皆助緣。

    緣皆不可少,然無正因,如同無有種子,生從何起?念佛是自利,講說是利他,二者同時精時,若單取助緣,忽略正因,故難往生極樂世界矣。

 

 

(26)靜慧法師問:《無量壽經》內說云:西方無惡人,修淨土宗是帶業往生,當有惡因習氣,何以無惡人?

(26)地藏菩薩答:善與惡,是眾生未斷無明時對待名辭,自有假定界限。其八識田中所藏惡種,起現行發動身、口、意十惡時云惡人,如能治使伏惑斷,於身、口、意、不起心動念十惡云善人。

    不必無明盡時是,方稱善人,七地以前菩薩,無明未盡,且稱聖人是。亦不必習氣盡後,方稱善人,阿羅漢乃習氣未盡,亦稱聖果是也。

    帶業往生極樂者,均得三種不退,是惡種惑斷,不再發起,故曰西方無有惡人。

    一個人一旦行一善事,便會沾沾自喜,並到處宣揚一已之功德,拘囿於自己的善行。其實,人生中善惡各半,切勿為善惡所囿,只要自心澄淨,則善自來也。

 

 

(27)靜慧法師問:念佛之人用什麼方法可得「未來過去」之知呢?

(27)地藏菩薩答:過去未來乃係神通,得定以後能有,然與了生死無關,不可妄求招魔,須知念佛為求生西方,果生西方,則六種神通,不難具足矣。

 

 

(28)靜慧法師問:有人說往生無憂慮,死無掛礙,真世間第一等,宜先念佛。事半而功倍者也。其義如何?

(28)地藏菩薩答:一切煩惱放下,才能平時心安,死時逍遙,自然前途有個果位。若無相當功夫,何能辦到。但是念佛之人,平時一心,臨終不顛倒,與此境界,自然成果。就是說,若肯念佛,此功比他功,等加一倍。而一人手,事業已成就一半矣。

 

 

(29)靜慧法師問:諸佛菩薩皆願力宏深,名號甚多。若欲遍禮,念即覺雜繁,若專念一、二佛名號恐失獲其所功德,或失敬怠慢他佛否?

(29)地藏菩薩答:南無阿彌陀佛聖號,乃無量佛之義,又云 彌陀是法身界藏身。

    云:持阿彌陀佛一名佛,即是持遍法界無量諸佛之名也。且有作功課迴向畢時,常誦「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等名者,亦甚圓融矣。

 

 

(30)靜慧法師問: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在地球的範圍裡嗎?

(30)地藏菩薩答:佛經中分明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是不在此地球範圍矣。

 

 

(31)靜慧法師問: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是否指虛空無量無邊的菩薩總名號?抑或單指一尊菩薩的名號?

(31)地藏菩薩答:乃指西方極樂之一切菩薩,非指盡虛空,亦不指一尊佛。

 

 

(32)靜慧法師問:有沒有青年念佛修行,就在青年時期往生極樂的呢?

(32)地藏菩薩答:青年時期往生極樂世界者,當然有之。爾修行者,無論修何功夫,還是青年時去學為好,如種樹一樣,必從幼苗時扶直。往生待壽數盡後,並非念佛求其速死。惟黃泉路上無老少,總宜即知即行為妥也。

 

 

(33)靜慧法師問:信願行堅定行持,但不願做功德,反造惡口,是否能往生西方?

(33)地藏菩薩答: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福三布施,如少尚不可往生,況再有意造惡業乎。

 

 

(34)靜慧法師問:念佛不作任何功德,是否就可往生西方淨土?

(34)地藏菩薩答:淨土法門是大乘法門,功德是利他之事,如一隻鳥雙翼,齊舉始飛。所謂功德者,非必費用金鈔,如清淨之,勸人念佛綿是真實功德也。

    世間沒有一個有形物是不生不滅的。無形物則更是生滅反覆,動盪不安。俗云:「人生不滿百」,所以不須太過認真修行,在這種不進則退頹廢的思想下,百年虛度,一生毫無幸福。在短促的剎那之間,生滅循環。

    萬物皆於剎那生,亦皆於剎那死。此即「剎那生滅」,人生便是以剎那連綴而成的。剎那生、滅在彈指之間,很可能變化萬千,莫可測度。所以,有人說云:三日不見,而面目不能一新者,就不能算是有所精進了。

    事實上,一位修行者,只要心性充實潔淨,面貌姿態就會煥然一新,此即「相由心生」。所以,修行都應時時自問:「三日後的自己面貌將如何呢?」

    為了求新、求進步,不斷修行乃是必要的。

 

 

(35)靜慧法師問:念佛的人,他在平時用功很好,萬一起了瞋恚與人衝突,此恨心至命於還不能捨,像這些人,一方面發無明火,還能仗佛菩薩的威力,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國土嗎?

(35)地藏菩薩答:修行念佛之人,要有慈悲菩提心不可有瞋恚心;亦不可常發無明火,乃不智行持之,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更怕相續。

    既知瞋恚害事何不即舍,又何必積至命終?人只有當前一念,念瞋則障佛。念佛即感佛,知瞋能障佛,便談不到往生極樂矣。

 

 

(36)靜慧法師問:持名念佛,目的在除雜念,以致心無掛礙,如此才有往生的可能,然凡業重負的處境無刻寧靜,但我的願望,不在往生,欲求來生替佛度化眾生,不知能否?

(36)地藏菩薩答:度化眾生必有智慧學問,種種條件,並非空存此想,便能度化眾生。往生之義,正為求學,速得成就,乘願再來,普度一切,如拯溺者,必先學泅水也。

    又云:眾生總是拘泥於有形的物慾,並企圖緊提不放,冷眼旁觀俗世凡人,終日遑遑碌碌追逐名利,不惜一切犧牲,究竟能得到什麼呢?

    聰明的人應該將身心回歸自然萬物,成就無上慧業,千萬不可執迷於無常的形體之中。

 

 

(37)靜慧法師問:在修持體悟中,人皆有人我差別之心,認為他人與自己毫無關係。但是,又為什麼南北兩地的人會恰恰相逢某處,而結為至交,甚至結為夫婦呢?這就是所謂「因緣」。

(37)地藏菩薩答:因緣確是不可思議的!人的體源皆具有佛性,所以終歸為一體。云:「水流元在海,月落不離天」。

    河流自在緩緩流動,最後終將流匯大海,融合成洋。抬頭見皓月當空,忽而月又西沉,但它已不存在了嗎?非也,月依然存在天際,只是人一時看不見而已。

    人具有佛性,雖然在人生旅途中,可能會產生種種變化,以各種姿態形式出現,但最後終會顯現佛心而後歸清淨。深明此理,人生的重擔便可頓時減輕。

 

 

(38)靜慧法師問:請問阿彌陀佛至今有多少年這歷史?觀音與大勢至都是同時成就佛果?或有前後之差別?

(38)地藏菩薩答:佛經有云:彌陀成佛,於今十劫。劫為數字之名,其算法即人壽十歲起,經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為止,再經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為止。

    此一增減為之一劫。觀音菩薩及大勢至二尊,俱後於彌陀而證果。倘問二尊於極樂補佛,經有之,則先觀音而後大勢至也。

 

 

(39)靜慧法師問:《無量壽經》云:佛告阿難,其有眾生,生後國土……其鈍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計無生法忍。如此說來吾人生西後之成就尚有鈍利之別?

(39)地藏菩薩答:如無鈍別,蓮花何分九品蓮台,淨土何分四相呢?悟之。

 

 

(40)靜慧法師問:念佛之人臨終若起惡念即墮三惡道,若忘了念佛或無助念之人則不得往生。如此與平時念佛者有何分別?臨終起惡念為墮三惡道之因,則平時起惡念是皆墮三惡道之因?若惡念不斷是否亦將墮無限三惡道?

(40)地藏菩薩答:一念十法界,一念一粒種子。念佛之人臨終若起惡念,故須墮落,惟平時念佛種子,並不消滅,後來遇緣,而起現行,雖未能生西方,確可牽之再升善道,不念佛者,則無此益。若惡念相續不斷者,自然生生死死,相續墮落。

    又云:修行時須互相激勵,才不致怠惰散漫。所以在修行的道場中,一向讓眾多僧人共同起居生活,便是為了互相激勵人性的脆弱與懶散。人切忌自以為是是,就算悟境已高,也不可大意,必須常常「喝」醒自己。

 

 

(41)靜慧法師問:修持淨土宗的人,與他宗奉祀佛像是否相同呢?

(41)地藏菩薩答:各宗奉祀多有本尊,是必須依奉者,如淨土宗供西方三聖,華嚴供奉華嚴三聖,紅密宗供奉蓮花祖師,黃密宗供奉喀巴祖師等,是其不同供奉。

 

 

(42)靜慧法師問:祖師說云:念佛或持咒必有大感應,能消業障,但未知是消過去之業,或現世之業障呢?

(42)地藏菩薩答:經云:不問夙現世,一律皆消除。喻如嚴冬厚冰,當非一日結成,然春風一吹,即得溶解。試問其所解惡業者,是新結乎?抑舊結乎?不過化解時是,由淺而深,有逐漸之相也。

 

 

(43)靜慧法師問:經云:九品往生,下品下生是生在蓮胎很久,必花開才見佛,但是未開之時,能得自由行動否呢?

(43)地藏菩薩答:一花之大,數十里或數十萬里,何能拘束行動,但不見莊嚴,不聞法音,不免沉悶。但此是十惡五逆之人,肉慾知識,臨終念佛所生者,如有人行善德,未造五逆,而又終止修持,如得往生極樂,定不在下品果位。

    人生在世,若能以自己選擇的修持方式生活,實屬難能可貴。但若因此而放任妄為,就會於無明的黑暗中沉淪,終致無法自拔。所以必須熟讀佛祖、祖師高僧的言教,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如有塵污,立即拂拭,盡力使已心清淨無染,而近於正道。這才是使人生幸福的至要法門。

 

 

(44)靜慧法師問:先父母等生前持長素念佛,敬奉觀音,享壽七十四而終,是否能往生西方,如欲超度當以何方法為最好呢?

(44)地藏菩薩答:淨土法門,乃先修其因,而後得其果。倘能持素念佛,而專求福報者,僅能得入天之果,所謂如是因如是果也。

    如大德善人欲超薦先人,只宜專修淨法,如令尊令堂果在人天,當能賴之往生極樂,如已生極樂,亦能助念超度之方法,使先人蓮品果位增高。

(45)靜慧法師問:一個人精進專修淨業行者,臨終不得往生是否有下列情形:一、定業難移。

二、持戒不慎,偶有毀犯而不自知,也無人提醒,無從懺悔故。

三、在募化、推銷、贈送時不慎,為所種的惡因所障。

四、臨終時為惡因緣障礙。願菩薩開示之。

(45)地藏菩薩答:歸納可分為二,一為定業難移,一為戒行有虧生障。須知此二者,固能為害,其主因在「正助」兩功,俱不精進,若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謹持戒律,尚有何惡緣之可生?

    若能行住坐臥,一句法名懺悔,念念無間,尚有何定業而不能轉?果能如是,是為自修生力,況又有他力之彌陀大願,六方之佛陀護念,其不往生極樂者,乃是信願行皆不行持之因。

 

 

(46)靜慧法師問: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亦為咒中之王,此說不知出於何經?

(46)地藏菩薩答:彌陀身為法界藏,光壽悲智俱無邊際,宏願四八,度化眾生無數盡,功德超乎諸佛,故稱曰願王,阿彌陀佛不翻為是秘咒,只一阿字,便是一切發音之母,八萬四千陀羅尼所申出,三藏十二修多羅所從演,故亦曰王。

 

 

(47)靜慧法師問:修淨業人欲求延長壽命,以期成就念佛三昧,增高往生之品位,每日固定課,加念觀世音菩薩及消災延長壽藥師佛聖號,默求加被,是否可以如願,此種希求亦符合佛法真理嗎?

(47)地藏菩薩答:修行人,須精進行持戒定慧,求其一心不亂;日後往生上品。若大德眾生所欲求延長壽命,增高生品,不但是落入「身見」外道,而已著「壽者相」,實在不宜行持妄念也。

 

 

(48)靜慧法師問:念佛不迴向,可能消滅罪業否?

(48)地藏菩薩答:亦可滅罪消業。但所行法門為大乘,宜當下迴向。

 

 

(49)靜慧法師問:臨命終時,全家能不哭泣,一意念佛,固知最有利益。別世以後,四十九天念佛以外,要誦什麼經,為利亡者,再請問頭七至滿七,要用什麼方法超度好?

(49)地藏菩薩答:既是淨土宗之人,不必多生分別,只誦念六字洪名、往生咒、彌陀經、便極妥善。如歡喜心多加《本願經》亦可,也可〈誦毘盧遮那佛大光明灌頂真言〉,或〈大悲咒〉、或拜《彌陀懺》,足可往生極樂。

 

 

(50)靜慧法師問:〈阿彌陀經〉摘註解內云:「釋提桓因,即帝釋也。迦葉佛滅時一女子發心修塔,三十二人助佐修之,今王忉利統三十二天故曰天主」。此迦葉佛應不是當時在座聽經之摩訶迦葉,請示迦葉佛系何時人?

(50)地藏菩薩答:迦葉佛乃過去劫七佛之第六佛,並非釋迦佛之弟子摩訶迦葉也。

 

 

(51)靜慧法師問:據古德人云,命終後八小時方可移動,設若精通念佛之輩,命終後即隨佛往生,何必再等八小時,方可移動,其理若何?

(51)地藏菩薩答:眾生命根系第八識,投胎先來,死時後去,餘識舍時,即現死相,然實非真死。今醫學界已有證明,在現死相之八小時內,誰能知其第八識何時始去,此為策萬全起見而取八小時方可移動取此法。

 

 

(52)靜慧法師問:為何學佛道之人,每逢相遇,皆揖手雲:「阿彌陀佛」,這不是把阿彌陀佛當世俗問候之用?或有共他用意!請開悟之。

(52)地藏菩薩答:佛經云:至心念阿彌陀佛一句,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此語最為吉祥,相逢稱誦,祝福之意,且司使對方一歷清淨耳根,八識田中得到佛種。

 

 

(53)靜慧法師問:一個未真正修行者,想要拋棄一切,是很難辦到的。人的牽掛甚多,事業,家庭、愛情、浮名虛利、男歡女愛,盡在心頭,所以修行難以徹底,有一僧人曾請教禪師:「如何是諸佛」?神師簡單的回答「頭上無寶冠」。

    意思是,如果內心沒有戴寶冠的貪欲,就足以成佛了。只要尚存虛飾之心,就仍然離佛甚遠。惟有將一己的身心全然投入佛門,才能確實感受到佛的溫暖與親和。

    這就是信仰。假如你發現自己的頭戴寶冠,務必立刻將之摘下。拘執此物,就會心生迷執。請問,當一位修行者失眠苦不入寢的時候,想起來坐一坐,但不知禪坐之要領,請解悟之。

(53)地藏菩薩答:修行者,失眠之人,最宜右脅而臥,即側身右方在下,兩足疊齊,右手托腮,左手搭胯,冥目調息,放下萬緣。心中默轉「阿彌陀佛」四字,縱不入眠,念歸於一,亦得息養。若要打坐,亦是萬緣放下,默轉佛號,自然平靜而眠。

 

 

(54)靜慧法師問:淨土宗以九品蓮花為父母,其他宗托何物為父母呢?

(54)地藏菩薩答:淨土宗是橫超三界,帶業見性之識往生極樂,托蓮化育而生。待悟無生,直證佛果。是往生與成佛為二層階級分別九品蓮位。他宗是主張跳出三界,斷盡諸惑,見性成佛,即性是佛,託為依托。

 

 

(55)靜慧法師問:《阿彌陀經》說云:其土眾生常以清晨晚上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為何因要供養他方佛呢?

(55)地藏菩薩答:供佛積功德,聞法增智慧,若功德智慧不圓,安能成佛?不積不增,豈能圓滿?釋迦世尊,亦曾於過去世供無量諸佛,觀世音菩薩亦復如是,故皆圓成大智。往生之人,在未證補佛位之前,必須上求下化,覺得雙圓,方得證補處果位。

 

 

(56)靜慧法師問:修行人積欠債務,到命終時,未達還清楚債務,還能帶業往生嗎?或是再輪迴還他欠債之財呢?

(56)地藏菩薩答:如是,真實無力償還者,是無貪吝惡業,或不妨礙。若一面念佛求生懺悔,以西方作逃避,一面貪吝世財,起賴債之心。

    修行念佛既不為上求下化,因已不淨,再加貪吝之心,此兩粒種子起現行時,試問世人結什麼果?其悟之。

 

 

(57)靜慧法師問:淨土宗帶業往生之說,似與因果之理不相符合,造惡之人。只要念佛,便不受罪報,反生極樂,此話果然,誰肯自己刻苦去作善事?

(57)地藏菩薩答:一切善惡念頭惡造作,總名曰業。當起造時,即是一粒種子習氣印落八識田中,異日遇有增上緣,發生作用,能牽八識,六道投胎。通途法門修行,專為消滅此類種子,名曰斷惑。

    至斷將盡,便是涅架。念佛法門,是止息善惡念頭及造作,單提一句佛號,印人識田,舊日種子,不遇增上緣,無由而起作用。佛號種子,念即由心,是心是佛呈,愈積愈厚,時時有增上緣。能得先起作用,報盡生西,惟舊種依然存在,故曰帶業,往生西方後,舊業種子仍須求斷,方證補處,是與通途之法始異而終同也。若謂只管惡業,而以佛號作護身符則誤會矣。

 

 

(58)靜慧法師問:《普門品》中有云曰:「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菩薩是度眾生往西方,豈有度眾生出生娑婆世界的呢?

(58)地藏菩薩答:往生西方必聞法信修,方能成就。其有眾生,但修人天福報。不發出世大心者,自不能走出娑婆。菩薩即以此類眾生,而與求男求女之人,實以此眾,佛緣未熟,本在娑婆,行一時之權智,滿求者之心願,並非度眾出生娑婆也。

 

 

(59)靜慧法師問:中土難生,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明師難遇,而我中土已生,人生已得,佛法微聞,明師未遇,有志入佛門修道,遠離六道輪迴之苦,不合家境窘迫,家務纏身,是否無納福之緣分?

(59)地藏菩薩答:修持淨土法門,有師傳固然最佳,無師亦能看佛經善書自修,而成功九品果位不限於出家也,但肯發心,無須擇境也。

 

 

(60)靜慧法師問:念佛果到萬緣放下,一心不亂,就會得到神通嗎?

(60)地藏菩薩答:卻不一定成就,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境界,縱然得神通,也非念佛的本意,此心切不可存在。

 

 

(61)靜慧法師問:若有佛道弟子,沒功夫聽經聞法,只有家作功課,吃長素,守五戒,能往生否?

(61)地藏菩薩答:正因一心念佛,助緣能守五戒,宣化行善,可決定往生上品。

 

 

(62)靜慧法師問:有一位弟子發願超升西方,而志不在救脫眾生,是否為自私,是否有違世尊慈悲度化宗旨呢?

(62)地藏菩薩答:如此小人,並無慈悲菩提心,當然有違功尊慈悲教化,如能精進往生,恐有下品亦不高果位矣。

 

 

(63)靜慧法師問:弟子有一位同道知已云:我先生說,佛家的修行,單念佛未免過於消極,若全世界統統念佛,即無有種種事業的發達,是不是呢?

 

(63)地藏菩薩答:念佛是修參心性光明,屬於學習,發達事業,是莊嚴剎土,利益群生,屬於行。

念佛譬如儒家之「格致正誠」,發達事業如修齊治平。有學方能起行,心端方能利眾。西方極樂淨土,為法藏比丘精勤求索,恭慎修習,滿足五劫之所成就,種種莊嚴,超過一切佛剎,專為利益眾生,念佛修行即是學佛腳步,如果弟子都照法藏比丘榜樣去作,行為是否消極?事業是不是發達?請清淨頓悟之。

    一個人總是貪生怕死,生存令人執著迷戀,凡塵卻充滿苦業。為苦業所困,日子當然難熬,以慧劍將之截為兩斷,而以光明坦然的胸襟,創造超然自在的人生。

 

 

(64)靜慧法師問:彌勒菩薩,亦是彌陀法會中世尊的親教弟子,為什麼不往西方極樂,而居兜率天宮呢?

(64)地藏菩薩答:受世尊之囑託,繼在娑婆成佛,以度五濁穢土眾生成道也。

 

 

(65)靜慧法師問:《無量壽經》中第十八大願末二句云:「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假若在未學道以前有做了以上的事情,學佛後重新懺悔改過,可得往生彼國否?

(65)地藏菩薩答:眾生大德未學佛道,知見偏邪,昧於良心行惡,謗法五逆,多劫以來,自所難免。如覺悟皈依,名曰反邪三皈,進而求戒,先經懺悔,前罪自然本屆無知,果能皈懺至誠,眾罪如霜露,真心如慧日,罪除消障,焉得不生?

    調達五逆,佛與授記,蓮池靈巖少時,皆以韓歐自任,後俱證果,是其前例。倘皈戒以後,再蹈前轍,是明知故犯,怙惡不悛,自障往生矣。

 

 

(66)靜慧法師問:六道眾生未往西之時,西方眾尊者有分階級否,是否後來才創?

(66)地藏菩薩答:西方諸尊者,證果者,有聲聞、緣覺、菩薩之分別,初往生西方極樂,有九品下生邊地,此是各種不同果位階級。

 

 

(67)靜慧法師問:有一位有修有證的老法師,他說,念佛不念到一心不亂,很難往生,業未盡根本就不能往生,那裡會帶業往西方呢?

(67)地藏菩薩答:此位大德策礪後進,可謂苦心孤詣,「一心不亂」經文如是指示,自當遵守,不可妄圖僥倖。但帶業往生,卻是諸祖承認,若必斷惑,乃是通常豎出,此法為伏惑橫超,與通途不同。偈云:「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悉不開悟」,是伏惑之證也。

     有些修行者心中的意念尚無頭緒,口業就已經脫口而出。多話的眾生多半不會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而不知口業因果。只是用言語來填補當時的空白。一位修道者,行、住、坐、臥日常中,只有超越分別判斷,而達無礙自在的境界,才可塑造完美的人格,多言無益。

     無欲無執的人,雖然不發一言,只要面露微笑,也是人們所樂意接近的。人類眾生因心而活動,若心靈閉塞,即使嘴上說得甜言蜜語,也難讓人感動。修行者,記住,無論凡聖,皆因心而動,言語只是拘囿的明證而已。今夜著作到此止。靈體歸位。

 

山峰無伴,道人無心。

青松無友,佛性無住。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心性論〉 (南屏山聖真天佛院著,本書前往大陸九華山著作)
 
◎南無地藏王菩薩  降
 
詩曰:
心情清淨本是佛   圓覺自性性有性
明心見性悟無生   自然光量遍十方
 
地藏菩薩:修行人生道路是坦途或窄路,事實上是由自己決定的。只要修行中,心無拘迷,必可與他人之心契合,而自由自在悠然地過日子。
 
    若是被現象界的空相所拘囿,則一定不得自由。修行人惟有超然跳脫至現象界之外方為禪心所應有的處世態度,而不為世俗利益搖動心志,能絕對的獨立,才可以說是達到了禪的悟境。只要本性心靈開闊,即使是坐在斗室之中,心靈本性亦能飛升天外,照見無限如河沙界景觀。
 
    又說,生活在現代都市中,人儘管想安靜生活,也根本不得安寧。今日,靜慧弟子率精進閉關人員,隱遁於九華山自然叢林之中,則與大地共生共作,生活的方式就極為安閒適意。
 
    像這樣,能以安詳寧靜的心處世的修行者,才可以說是人生的達人,一生無風無浪,平靜安穩。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中面壁九年,終日默坐,禪心虛寂。大師從不以文字教示後學,這可能使許多修行人感到納悶。其實,細體達摩大師面壁九年的虛寂生活,即可知在安閒恬靜的坐禪之中,所獲窺的玄機是超越言語的。
 
     生活忙亂的人或是修行者,不妨先做一個深呼吸,然後,再盤腿試著打坐,必可複歸平靜,得到恬靜淡泊的安適生活。今夜著作開始,請弟子發問。
 
(1)靜慧法師:感謝菩薩再次開悟智慧。
    於個人修持從禪定中,體悟一個人生命事的煩惱好比天空浮雲。方才飄逝,立時再度掩至,纏結心頭,困擾周身,人如果困於紅塵心事,一生無所超脫,煩惱集結實在可悲!
    應該淬勵磨煉,超然世俗,心靈常保清淨,才不致為外事外物所污染。
    請示菩薩,禪宗有「明心見性」之法門。修行者如何分別「明心」及「見性」後之心境?
 
(1)地藏菩薩:是本性,心是真心,心性二字,在禪宗多不分別講,即有時說心,有時說性,然實指一事。
   區略解釋,此乃佛學根本問題,初學道實不易領悟。心性本自空明,後迷而染,則顛倒妄思妄見,即生死六道而無了期。佛門有多法門,尊遵規而修,自然可斷見思妄惑,斷後即可明心見性。而明心見性謂之圓覺。此圓覺有深淺大小,須用自己智慧體悟,方可知之。
 
 
(2)靜慧法師問:心的本體在空間上說是橫遍十方,那我的心如此,你的心如此,眾生心亦如此,結果要擠到那裡去呢?
(2)地藏菩薩答:一室一燈,光滿全室,若裝千燈,燈燈有光。一燈之光已滿全室,九百燈光,擠往何處?請悟之也。

 
 
 
(3)靜慧法師問:陽明稱心無無念時,天機不息,一息便死,六祖亦有一念絕即死之悟,請問人死後之識神,是否無念?又人列為鬼,鬼亦有念否?
(3)地藏菩薩答:如如不動,是謂真相,一念之起,全真成妄,此是性德,背覺合塵。放下萬緣一念不起,寂寂惺惺,全妄還真,此是修德,背塵合覺。背覺者轉智為識,背塵者轉識成智,識神是妄,所以起妄念,妄念不停,所以入六道。


 
(4)靜慧法師問:實相念佛是禪是淨?
(4)地藏菩薩答:一切行持法門,屬於修德,真如無為,屬於性德,修德是權,皆方便也,性德惟實,乃歸元也。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萬法無不如是,不獨禪與淨也。
   禪淨乃名相,皆是方便,心性真實,方是歸元。實相者無相,即真如法身等之別名,實相念佛,心佛一體也,到此境界何有禪淨?


 
(5)靜慧法師問:本性不可分,為一整體,但眾生尚未明心見性,以前的本性是否能與佛的性合為一體,或不能稱為本性?
(5)地藏菩薩答:佛與眾生,性皆可稱為本,但覺與迷時,性不能合耳。比喻如下:如明珠兩顆,一本潔淨,一染塵垢,淨者光自顯,垢者光自隱,顯者光未增,隱者光未減,雖不增減,光不能交,似淨者自淨,垢者自垢,如去其垢,兩光不分。
 
 
(6)靜慧法師問:何以人死而佛性不滅?
(6)地藏菩薩答:人死之後肉身之形也,猶如人有電燈之泡,日光燈之筒,佛性如電廠電力也。
   試問人家燈泡及燈筒壞後電廠之電力滅乎?自悟其意也。
 
 
(7)靜慧法師問:坐功至「靈靈不昧,了了常知」。攀緣心是否已息?如屬已息,這種常知之心,是否即屬「性」也?
(7)地藏菩薩答:「靈靈不昧,了了常知」,屬慧。攀緣心息,屬定。行人必定慧平均,方為正受,可云攀緣心息。如偏一方,息與不息,尚難斷之,惟定與慧,皆屬性有。
  「即有之空」是隨緣不變。 「即空之有」是不變隨緣,都云「真空妙有」庶乎可,若「生滅不停」則過矣。
 
 
(8)靜慧法師問:本性必寄動物而存嗎?了生脫死是否性不再託於動物?既曰性皆具智慧德能,而動物皆各有本性,何以其他動物無佛性?人與動物有何區別?
 
 
(8)地藏菩薩答:動物者,生物之謂也,有生即有死,性寄動物即是生死不了,不寄動物,自是不生,不生即不滅,此各了生脫死也。性具智慧德能,但為三惑所障,而不能顯,惑斷即顯也。
   斷惑顯性之法,在於「聞、思、修」三慧,任何動物,皆有佛性,不過人於三慧機緣多,故顯性較易,動物於三慧機緣少,故顯不易也。
 
 
(9)靜慧法師問:無修無證之佛,是怎麼有的?
(9)地藏菩薩答:無修無證之佛,指真性也。萬法皆為因緣所生,惟性獨非,生者有相,無生真空;若問佛性是怎麼有,試問思空是怎麼有,便可解決矣。
   又云:有所迷執的本性是無法超脫慾念的掌握,故是極為痛苦難熬的。不拘執於萬事,悠然自得地生活,才能夠體悟人生本性的美好。人若能視地位名利如浮雲,便不會自囿於其中,而能確實在可貴的人生本性中求取生存價值。所以能徹底地順乎自然本性,才可掌握珍貴的人生。
 
 
(10)靜慧法師問:心不自心因境而有,境不自境由心而生,如何解呢?
(10)地藏菩薩答:心謂心念之,不自心,謂念不自起。境謂六塵,乃一切染淨諸境也。合言之,即念起因觸境而起也,所謂「心本不生因境有」。
    然則境從何來,而境又實從心出,因一念不覺,而有「業相」,繼生「見相」,見必求對,則「境相」造出矣。此名「無明為因生三細」。又曰:「萬法唯心造」。此後則引境妄念,妄念造境,互依為非,狼狽為奸,生死相續,無有終期矣。
 
 
(11)靜慧法師問:所謂「三界唯一心」,簡稱為三界一心,又稱「三界唯心」。三界,指三種世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皆由一心定生滅。由此可知此心之重要性,故須使心平​​正,而後方可以判定善惡。
    三界皆因妄想所生,以利害之心評判損益,往往鑄成大錯,所以人貴無心,無心為貴。
(11)地藏菩薩答:人心本是​​相同且契合的,皆俱慈祥溫和,而且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人原本具有圓明妙性,只要徹底修行,使根塵盡脫就要顯見自性本心。
 

 
 
(12)靜慧法師問: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何解?請開悟之?
(12)地藏菩薩答:學佛誓在成佛,成佛必求見性,千經萬論,雖多說性,只是善巧文便比喻,引人參悟,自證方得。真性之體,非言能說,即用意想,便是錯誤,故曰:「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大致謂言語不能說,意念不能到,亦可謂口至無可為言,心至無念而起,則重光燭耀,真性見矣。
 
 
(13)靜慧法師問:《金剛經》四句偈內有「以音聲求我」句,未知至何等程度即能不求可得?
(13)地藏菩薩答:若到四相不著,能所兩忘,即是相當程度,若至無智無礙,空有皆空,即是不求而得。
 
 
(14)靜慧法師問:眾生最初原俱佛性清淨,即本來眾生都是佛,既然是佛了,為什麼會染無明,而淪入六道輪迴?
(14)地藏菩薩答:佛性清淨,為什麼會染無明,不如借物比喻之,好讓大家明白易悟,圓圈符號代表佛性,喻如礦中之金,圈中黑點符號代表無明,喻如金藏礦中,然有礦方有金,有金始名礦,金與礦同時互有,分則二物。
    本來佛性,無始即有無明,細觀之性只是性,無明只是無明,兩種即不相入,更不混而為一,不過無明起相,遮隱本性而已。如礦能隱金,金卻不為礦入,一旦熔冶,礦去金存;不經熔冶,金不能顯。眾生雖俱性德,必假修德,方顯本來面目,而得解脫。
 
 

(15)靜慧法師問:如果說本來就是染污,我們如何知道污點是可以去掉,我們何不說清淨是對外求得的?

(15)地藏菩薩答:表性之淨分,圈中有黑點者表性之染分,淨染各有分,淨染互不能融,淨有覺力能破染,染有迷力能隱淨。倘得外緣為助,覺之則能破染,迷之則能隱淨。就外緣而論,從根本上說,性染無明,亦有輕重分別,染輕者遇事而覺,不待佛法;染重者,遇事增迷,不待五欲!
 

 

(16)靜慧法師問:怎樣叫做心羅萬象?

(16)地藏菩薩答:心如虛空。所有山河大地,一切一切,盡包其中。

 

 

(17)靜慧法師問:六祖慧能大師云:「煩惱即菩提」。當如何解?

(17)地藏菩薩答:佛與眾生,皆是性體,煩惱菩提,皆是本性也。

 

 

(18)靜慧法師問:唯心無境與觀想為空,是否同義?是否了義之說?

(18)地藏菩薩答:唯心無境,是性德之實相,觀空是修德之一端。了義兩字甚難言也,有比較之了義,有階段之了義,所言空諦之了義,尚有假諦與中諦,如中諦之亦空亦假,非空非假,即空即假,能說非了義乎。

 

 

(19)靜慧法師問:《法華經》上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又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既說常住、又說火宅,不相違乎?

(19)地藏菩薩答:迷者惑亂顛倒,被業牽引受報,如在夢中現種種之象,恐怖苦惱,故曰三界火宅。覺者心明性見,照破諸妄,神通自在,無來無去,故曰常住。

 

 

(20)靜慧法師問:觀世音菩薩以廣大神通救苦救難,而眾生之苦難,悉為前因業力所招感之果,則終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而獲解脫時,其本應遭遇之罪報,是否即從此永遠消除可不復受報?若是則其理何在?

(20)地藏菩薩答:心能造業,心能轉業,萬法唯心,是其佛理,心持觀音聖號,即染淨轉變關頭,持功若深,則能斷業,可得究竟解脫矣。

 

 

(21)靜慧法師問:佛經中謂-本性乃本來清淨,那麼我們的本性,又怎會變成污穢不清,究竟因何緣故?

(21)地藏菩薩答:本性清淨,名曰本覺,但無始而有無明。譬如金質,便是金在礦中而與沙土混合。雖則相混,但金自金,沙土自沙土也,是故金必煉而純,性必修方清淨。人生即修行,修行即證悟,修證合一,方可悟得真實人生。

 

 

(22)靜慧法師問:常聞學佛者言:經書內載,眾生皆有佛性,今為證此說,請開示舉例能證初果者矣。

(22)地藏菩薩答:一切動物,總稱眾生,皆有知覺,此知覺原是性之作用。惟有悟有迷,迷時是眾生,悟時即是佛,故曰,眾生皆有佛性。鸚鵡,死後琢現蓮花,天龍夜叉金翅鳥等,俱作護法,即人類外具佛性之證明也。

 

 

(23)靜慧法師問:眾生皆有佛性,這佛性是從真如涅槃中起惑而來?還是無中生有?

(23)地藏菩薩答:佛性即是真如,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來不去。

 

 

(24)靜慧法師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何叫做「著魔」?學佛道淺說內中云:每日要誦《本願經》及〈大悲咒〉,即能消滅魔障。道友中每每遇著不順時就退轉,故望菩薩詳細開示除魔之法?

(24)地藏菩薩答:道乃我心,魔亦我心;起妄即魔,心真即道;明理即道,昧理即魔;為順逆所動即魔,不為順逆所動即道;精進即道,退轉即魔;是道是魔皆在於心,不關外來,《本願經》及〈大悲咒〉,固可卻魔也,而六字洪名豈能不卻魔耶?果念到一心不亂,道尚不可名,安得尚有魔在,而除魔之法,要作到一心不亂,本性即能清靜
 

 

(25)靜慧法師問:佛的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法身佛能來救度眾生否呢?

(25)地藏菩薩答:法身即遍虛空,何有來去,惟法身無相,所度之眾生,皆是上根上智者,中下者則不可知悟也。諸佛法身乃空理之本,無有生起之相,佛之化身乃有生起之相,隨類應機而行教化。
 

 

(26)靜慧法師問:成佛的情識,與凡夫死了後的情識,是怎樣的分別呢?

(26)地藏菩薩答:佛性清淨光明,如大圓鏡,名曰究竟光明覺性,凡夫心性煩惑重重,如珠裡灰塵,一團漆黑,名曰:「情識」。生前亦如是,死後亦如是,此其分別也。

 

 

(27)靜慧法師問: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本來是清淨光明,那麼凡夫本是佛嗎?佛是覺悟者,為何起一念無明,受了生死輪迴苦,自己不能解脫呢?請開示之。

(27)地藏菩薩答:佛性與圓滿法身佛,是一是二,解有分限。佛性有「本覺」「不覺」「始覺」「隨分覺」「究竟覺」之不同,然皆混稱曰佛性。圓滿法身,則專指究竟覺性而言。

    佛性未大覺性,本來有無明,雖俱本覺,自是凡夫也。

 

 

(28)靜慧法師問:不執空、不執有,要用中觀,是指世法與出世法兩道合觀,為圓融無礙,隨順眾生成就方便之法否?

(28)地藏菩薩答:修行人,執空與執有,不能強分作世與出世法,乃是包括一切諸法而言,即物說有,離物說空,皆是執著偏見,能解徹「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方是圓融無礙之中道。

 

 

(29)靜慧法師問:什麼叫做「坐禪辦道」?請開示!

(29)地藏菩薩答:學禪的人,愈來愈多,連日歐人士也不在少數。但禪道並不是在口頭上說說而已,必須專心致力,將身心全部託付佛理。

    坐禪辦道,須證得諸佛自受用三昧。意思是:將身心盡付於佛法中,便會生無心之坐禪。而亦惟有心如虛空的坐禪,已心方可與佛合而為一。

    人本來就具有佛性。然而若沒有經過修煉,佛性便不會呈現;只有進入坐禪辦道之境,佛才會出現於清淨之中。修行與證悟乃一體之兩目,坐即是佛,心即是佛,人必須時時修煉身心。

    人生應努力,莫待白頭時。世間絕無不勞而獲,坐享其成之事,必須時時刻刻勉勵自己,順應佛道,修煉己心,使心靈與佛性相合,才能生活得自由自在。所謂辦道工夫,就是精通佛道。沒有精進力行,是無法造成的。

     偈:「諸人須下,細審辦道功夫。」人往往稍加努力,便自以為得道開悟。其實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悟者不過千萬分之一。

     若能效法前人的辦道功夫,才能事半功倍。細審並學習前輩的修行辦法,並具更精進深入的磨煉自己。辦道功夫必須日新又新,不斷向前邁進,始可觸證佛之光明。

 

 

(30)靜慧法師問:心淨即佛土淨,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如何名為心淨,其義云何?

(30)地藏菩薩答:粗說云曰:三毒不起是為心淨。深說,念而無念是真心淨。

 

 

(31)靜慧法師問:〈般若心經〉裡有兩句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指物質的現象,即沒有實體的空。人所見之萬物實體之所以是空,乃因為萬物只是各種要素的因緣聚會,這些要素若因某種理由分散,則一切皆空。

    所以歸結來說,存在亦即是空。可是,人很難徹悟,不是偏向「空」,就是偏向「色」。偏向「空」成為虛無主義,偏向「色」成為現實主義。其實,不偏不倚才是「真空」,此「真空」並非一無所有,而是:真空不空。

    人偏執於原本即非實體的物質現象,實是自尋煩惱。而硬把自己局限在無常之處,拋棄慾望,亦是煩惱。所以有所謂「中道」,中道即「近道」,亦即信服真理即是「中道」。

(31)地藏菩薩答:人心存在著種種慾望。一旦拘執於塵欲妄念之中,意識和行動便會被其束縛,甚至失去人性。慾望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原動力,但若為慾念所執,就無法明心見性,難以顯現本有的佛性。

    所以徹底斬斷意識行動的根源,使人不生煩惱迷惑,是謂明心見佛性,本心不迷惑妄想,自然得大光明。一切色相皆是有情妄想分別自心的影像,又認妄為真。

  靜慧!及各位大德啊!沒有一切貪執和掛礙,你們在凡塵的生活才能幸福,宛如在光音天的神仙菩薩以喜悅為食。

  記住!蓮花生在被人遺棄的廢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悅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愛欲強烈的人群中,而能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今夜就著作到此止,靜慧,靈體歸位。

 

莫迷佛陀山中來

佛陀法身無不住

莫迷佛性由外來

人人佛性心中栽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唯識論〉 (南屏山聖真天佛院著,本書前往大陸九華山著作)

 

◎南無地藏王菩薩 降

 

詩曰:

清淨無塵隔俗緣  運神化氣養心田

我身原是臭皮囊  功成羽化便成仙

 

地藏菩薩曰:

    因 慧覺老法師業障感召,故生病,九華山閉關修行著作《地藏法音開示錄》一書,延誤行程。今夜起將加油趕車了。

    修道過程中,有冤業牽纏,因此不論有無修道,「業報」是逃不過的。但業有「善、惡業」;行善帶善業,做惡帶惡業,故其結果亦異。

    由此可知「冤業」是由因果牽連而來,但若修道者了悟走道,能去「我執」,慈悲喜捨,自性不迷,則可斷了宿業,化冤成親,其心性已超脫物外,故冤業已不對他構成痛苦與威脅。相反地​​,慧覺如能坦然接受生病之業,甘之如飴,何來痛苦迷惑呢?

 

(1)靜慧法師:世間千行百業,無非「善惡」兩業,不論學業,商業,工業,農業,一切該是「作業」,業多人忙,故統稱三業。

身業為付諸實行,其罪最重,口業間接傷人,僅次向業之罪,意業為隱藏之地雷,一觸即發,危險萬狀,近於禍患邊緣。故三業連貫不可分開,人不論修道與否,心神常清淨,不起惡念惡行,當於卻壞時,此身常不滅,已成為大羅金仙,逍遙自在。故能消三業,便跳出三界也。

    常說我們做好事要三輪體空;不落影子,若有人專做壞事,不知慚愧,譬如洋教徒說:牲畜是主專造給人們吃的,他們殺牲吃了,心中毫無所謂,這樣八識內似乎未落影子,有罪過嗎?

(1)地藏菩薩:三輪體空,乃是不使著相之一法,聞此修此,不過初步之功,此際勉強而行,乃落影子。行久功深,如鏡受物,對照觀相,過去則無,至此境界,始真體空。

    外道不解性體,未聞空無相法,一舉一動,皆落種子。其殺生吃他,心中毫無所謂,乃是迷惑不知罪福,非性體不染真空也。其對像有種種牲畜,有種種血肉,有種種刀砧湯火,有種種滋味,有種種貪饞,昧乎種種因果,對象與心念,時時相就而染,何得云彼八識田中,不落影子也?

 

 

(2)靜慧法師問:無意或間接犯的罪過,自己既不知道,影子怎麼會入八識內的?

(2)地藏菩薩答:無意造作,罪福或未分別,而三業造作之事倘能不知,知即有念,念即落影子。而一切造作,自具善性惡性,善惡寓事中,事寓念中,念落識田中,試思善惡在何處?不過有意無意,其罪亦分有力無力,起現行時,有輕重之別也。

 

 

(3)靜慧法師問:三界唯心,萬法難識,心與識的道理有何差別?

(3)地藏菩薩答:三界唯心,是言其能,萬法唯識,是言其所,言能謂體起念,言行所謂境分別,實則此二句,乃各言其各,心識之義,似指其一。如拋開此句,而言法相,心是第八阿賴耶,識是前六觸塵之六識,則心與識,各不同矣。

 

 

(4)靜慧法師問:全身麻醉後,識在何處?第八識中是否會落境像?為何落?

(4)地藏菩薩答:識待緣而起。緣不至則不起,麻醉之時,諸根暫失作用,識伏不起而已。

    八識功能,即是含藏。識依於根,待緣而起,麻醉之時,乃諸根所受,暫時失功能,識因無緣伏而不起。再第八識之功用,本為含藏,七識一切攀緣;皆屬思想,思想有其習氣,即落其中。

    現代言語,名曰印象,印象深淺,又關記憶短久,知此推彼,其理一也。

 

 

(5)靜慧法師問: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做夢的時候,神識就到那裡是不是?

(5)地藏菩薩答:神識即心量,其大無外,種種事物,俱含藏在內,眠後作夢,即種子起行所現,因係識所現像,故識並非來去,所謂六塵緣影,夢是一端也。

 

 

(6)靜慧法師問:精神分裂症患者,所造諸業,若有意若無意,若善若惡,將來遇緣,是否亦起現行?

(6)地藏菩薩答:起現行,是言八識田中種子耳,此種子有前生與今生卸落之別,遇緣即起。精神病之動作,幼兒乍清醒迷亂之人,此與醉酒之人相似,非全知覺,非全不知覺。

    其醒時之動作是有意,自然識田有印象,迷時之顛狂是無意,識田或無印象,印象即種子,遇緣自起現行,無種子何有現行?此僅言病中狀況,若未病乃俱生來,種子現行,自有定律。

 

 

(7)靜慧法師問:不知而犯則無罪業,蓋沒有惡種子落入八識心田,此理解否?外道謗佛,在彼心中正自以為真理髮言,是大大「善事」,彼心田中落惡種子否?

(7)地藏菩薩答:不知善惡而有念作,則有種子,念作有所緣,緣塵便染也。

    外道謗佛,必有是非瞋心,謗佛足證知見不正,為見惑之邪見。起惑而造口業,我法二執皆是孽障,彼入識田,焉不落種?

 

 

(8)靜慧法師問:一切唯心造,這句話,是不是說在心未動時,宇宙無萬物?假如無萬物,那麼為什麼本性會被外面之物染上無明?

(8)地藏菩薩答:無明分無始無明,後來增上無明等。無始無明者,是無始一念不覺,自起之無明,不覺即名無明,非從外來。

    如人困倦磕睡,此磕睡乃困倦所至,非外來者。後來增上無明者,乃三細六粗以來,幻出萬有,始對境再增之無明,如現對六塵而起之憎愛是也。

 

 

(9)靜慧法師問:六道中是否只有人才會造「因」?請開示說明真細。

(9)地藏菩薩答:六道皆是凡夫,皆有情識,自然起心動念起惑造業。起惑是造業之因,造業是受果之因。

    天、鬼、獄雖未曾見,畜生自是現量,知其一可推其餘,不過少有等差而已。畜生有念瞋痴,造殺盜淫,此惡因也,鳥反哺是孝,犬守夜是忠,燕哺雛是慈,此善因也。

 

 

(10)靜慧法師問:識,因緣之來由?

(10)地藏菩薩答:性迷為識,迷即識之因緣。

 

 

(11)靜慧法師問:一切眾生到死後是否有靈魂?

(11)地藏菩薩答:靈魂在佛家名曰神識,乃真如本性不覺所變。一切眾生,識來則生,識去則死,八識頌云:去後來先作主公。

 

 

(12)靜慧法師問:一位弟子問到說云:一切眾生到最後其業力是否還帶靈魂在六道輪迴?

(12)地藏菩薩答:神識輪轉六道,即為業力牽引使然。所謂「萬般帶不去,惟有業纏身」,又云「引滿能招業力牽」。

 

 

(13)靜慧法師問:有些教徒還信靈魂出殼而跑到別處投胎變豬、變狗之說是否對?

(13)地藏菩薩答:靈魂出殼,即神識離開之謂,變豬變狗,即輪迴生死之謂定律。

 

 

(14)靜慧法師問:眾生之靈魂神識是如何產生?是否上帝創造或者是靈性母所生的叫?

(14)地藏菩薩答:無始無終,法爾如是之性,一念不覺,而變無明,至是為由覺轉迷,由智轉識,此識在佛道外者,名曰:靈魂。

 

 

(15)靜慧法師問:人體死後,其靈魂要從哪門跑出呢?

(15)地藏菩薩答:一生造業,種子成熟,將往何道,則由身之某部而去,各不一致。聖果由頂,天從額、人從胸,鬼從腹,畜從膝,地獄從腳下也。

 

 

(16)靜慧法師問:人死後,他的靈魂未上西方,也未轉生死,它是不是在陰間生活呢?

(16)地藏菩薩答:西方非修淨業之學人,而具信願行者,莫由去也。陰司乃鬼及地獄兩處之稱,按眾生住處,共有六道,投入則曰生,離之則曰死,生死二字,非專指人間也。

    凡眾生在某道死,尚未入某道生,名曰「中有身」,其壽時間,短則一彈指,長可四十九日,便隨其業力而投六道矣,俗謂人死為鬼,即是陰司。

 

 

(17)靜慧法師問:阿賴耶識,是不是我們的靈魂?是永生不滅嗎?

(17)地藏菩薩答:本性為惑所障,名阿賴耶,外道名為靈魂。誤認為本性,更誤認為永生不滅,去題愈遠矣。破惑究竟,顯豁本性,名轉識成智,惑可破,識可轉,何云不滅。

 

 

(18)靜慧法師問:阿賴耶識在身上之何處?

(18)地藏菩薩答:此識大無不包,細無不入,並非局處一處。

 

 

(19)靜慧法師問:人死之後,七、八兩識,是否繼續正在?抑與前六識隨軀體同時散滅?

(19)地藏菩薩答:人死不滅者唯第八識,捨一身入一身,即是此識。

 

 

(20)靜慧法師問:諸法無我,惟列不生不滅之阿賴耶識不稱是我?

(20)地藏菩薩答:阿賴耶乃無明雜染之識,何得云為不生不滅?至於我之一字,原有分限,不能一概而論,凡夫不明真如,迷執有我,是為顛倒,二乘滯空,迷執無我,亦是顛倒。
 

(21)靜慧法師問:識神入胎,是女人受孕則入,或是臨產之時才來投入?

(21)地藏菩薩答:此二者均有之,前者最為普通,後者為有大德之人,不受胎獄之苦,先有一識代為入胎,俟胎出時,再來轉換也。

 

 

(22)靜慧法師問:未有天地未有佛陀時,混沌初開,我們的本神哪裡化來的?

(22)地藏菩薩答:佛陀即是本覺之性,經不云乎?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故曰「無始」以來,法爾如是!明乎此,即對佛陀,不能言其始終,何得云「未有佛陀時」?

    「我的本神」乃從本性起有無明所變,是其來處。問中又加「未有天地」一句,分明錯認神從天地來矣。須知天地有成、住、壞、空,覺性則常住如如。

 

 

(23)靜慧法師問:修行到菩薩果有神識嗎?

(23)地藏菩薩答:法性本覺,因起無明,變為不覺,不覺之時,即名識神,由初覺漸漸隨分覺,便是菩薩;覺有深淺,故菩薩果地亦有高下。

 

 

(24)靜慧法師問: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有些人說:那麼認命就好,反正受業力之果報,無形中養成不思精進懶惰惡習,終成無用之人,如此是否亦為果報?

(24)地藏菩薩答:業由心造,亦由心轉。能轉即可變更果報。或者減其成分。否則即為業縛,而受果報。甘心懶惰,不思精進,亦是因,終成無用自是果。豈非皆由自取,所謂凡夫認命,智者造命。

 

 

(25)靜慧法師問:有人未娶妻,亦未侵犯過女淫,但有時慾火燃燒不能自禁,常犯手淫,此患何法可治?此是否與犯女淫同罪?將來受報如何?

(25)地藏菩薩答:此犯女性罪輕,因未加害對方也。淫為惡首,意手犯之,身手犯之,此種淫習氣愈習愈深,念念即在八識田中,將來淫種子習氣起現行,定牽神識墮落三途(畜生、餓鬼、地獄)。

    即現在做此事時,冥冥之中,亦有鬼神見之,知環境周遭皆有見者,做此豈不醜乎?縱不解佛理,不聞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乎?

 

 

(26)靜慧法師問:為業力所牽的眾生是否結束了報身生活(死後)必須往地獄走一遭?領導著去受報的是業抑是第八識?受報的眾生是主動的去抑被動的呢?若是主動的必定會趨利避害,若是被動的,又怎可能在恒河沙數眾生中認識或找到還報主?

(26)地藏菩薩答:不出六道輪迴,即有入地獄之可能,如人居室中,四隅總是要全經對幾次。第八識是主人翁,業力是八識中含藏之種子,所起之現行,此業力量,譬如繩索,能牽第八識升沈六道,此其主因,冤家酬對,不對外緣而已。

 

 

(27)靜慧法師問:人往往為了實現願望,而過度工作。以人的小智努力達成私慾,終究幻滅無相。用禪的觀點來看,這種慾念雖能達成,但只是徒然污染身心而已。

    達摩大師傳法之偈中,有一段話說: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達摩大師自印度東來中國傳揚禪法,盡心解救人心迷情。

    禪道之解開一切迷障,正如一朵花開出五片花瓣一樣,在自然中即可參透人心。所以人切忌依賴小聰明,耍心機,應專心致志於打坐之中,使生活安定穩實。

    精神統一與神識禪定何異?

(27)地藏菩薩答:凡專心精進,不問正邪,皆自可精神統一。禪定謂曰:靜慮,乃放下萬緣,不思善,不思惡,寂寂靜靜之一種境界。

 

 

(28)靜慧法師問:神識居住在眾生的何部?

(28)地藏菩薩答:神識居於心和腦之間共居一室。

 

 

(29)靜慧法師問:神識與其假體是否同樣的形狀?

(29)地藏菩薩答:神識本無形,由意想而轉變有相,夢中之身,即神識為意想所轉變者。

 

 

(30)靜慧法師問:十二因緣之無明緣行的「行」在名色之前,尚無形色,如何造作「行」?請開示。

(30)地藏菩薩答:法有色心之別,行有色心之起,無明緣行之「行」,乃心法所起,非身口意七支之行也。然心又分「能所」,此行複為「心所」之法也。

 

 

(31)靜慧法師問:靈魂與中陰身有何差別?但是念佛人臨終是靈魂往生抑或中陰身往生?

(31)地藏菩薩答:「中陰」亦稱「中有」,其意即此處已死,彼處未生,中間所有之身者,稱之曰靈魂。

    隨順俗情,亦未嘗不可,但往生西方者,不過屈伸臂頃,並無中間。只可說神識而往,不能說中陰往生也。然亦有中陰身往生者,乃有功德者。

 

 

(32)靜慧法師問:人死後四十九日方投生之說,是否出自佛經?然世俗多相傳死時斷氣剎那即投生?

(32)地藏菩薩答:中陰經云:投生之期,短則剎那,長則四十九天往生。

 

 

(33)靜慧法師問:既先有識後有萬法,是否亦就是「萬法唯識」?

(33)地藏菩薩答:佛法云曰:是了覺萬法真相者也。

    萬法有相互關係,有各之異,若用言語解釋,必就因緣而定,故每異其辭,「萬法唯識」、「萬法皆空」、「萬法一如」、「萬法無常」等等。

    識亦法也,識先法先,無之不可,若以「法一如」來論,又無所謂先後矣。

 

 

(34)靜慧法師問:人不立志,就無所謂成功。常常有人問:人生神識到底是什麼?又應該做些什麼呢?

(34)地藏菩薩答:人的神識只能活一生,所以要及早策略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全心全力追尋理想。人生不過百歲,在這一段短暫的歲月中,應努力實現自我,作為此生的神識使命。只要意志堅定,如修行者,三年之內持續用功,必可大有收穫,而前途似錦。

 

 

(35)靜慧法師問:人生充滿考驗。有時才修煉到某個境地,隨即又因俗塵煩擾而慾念重生。儘管自己努力進修,周遭的人們卻總執迷不悟而且橫加干擾你的平靜。

    忍耐,真是一生中最難做成的工夫,所謂「心上一把利刀」,端的十分難以消受,然而,請求菩薩該如何自處呢?請開示。

(35)地藏菩薩答:經云曰:迷時三界有,悟後十方空。想要斷絕迷念,首先要做到心澄如水,將貪欲迷執全然斬斷,務使十方成空,光明清淨地入於太虛之境。

 

 

(36)靜慧法師問:現在到處有乩堂,以扶鸞闡教,著書立說,講經勸世,興辦社會公益為宗旨,可謂匡世正俗之一股清潔劑。既設鸞扶乩,代天宣化,以仙佛訓示作為勸世法門,則必須慎重其事,尤宜注意哪些重點呢?請開示。

(36)地藏菩薩答:鸞堂勸世法門,須注意下列重要提示

一、扶乩不靈驗不用,以免誤人自誤,落入因果報應。

二、乩文不通順不用,以免受人貽笑大方,也免使人輕視之。
三、乩扶詩文不順不用之,以免受學人誹謗鄙視。
    以上三點,可作為開設鸞堂之基本規範,未合上述水準者,正鸞須再加修本性神識靈光。

 

 

(37)靜慧法師問:佛係法身不生不滅,世間一切煩惱皆是無明之生,為何要紀念有生滅之應身呢?

(37)地藏菩薩答:凡夫之身,是為煩惱所牽而來,無明所生。佛非如是,乃是為度眾生,乘願所化。後輩紀念應身,不過報恩之德,各盡其道耳。

 

 

(38)靜慧法師問:佛觀一杯水八萬四千蟲,那麼燒一壺開水,不是殺了很多生命嗎?

(38)地藏菩薩答:豈止如此,在一呼吸間,空氣中小動物,亦損害若干。不過有可設法避免者,有無力避免者,有出自有心,有出於無心,有講學以明理,有製戒律以順事,權實分寸,自有其宜而不算犯殺戒也。

 

 

(39)靜慧法師問:佛、神,請菩薩開示分明白之?

(39)地藏菩薩答:本性無明斷盡,不生不滅者為佛,性雜諸惑,但廣積善業,得善報為神通,而不脫輪迴者為神也。

 

 

(40)靜慧法師問:感謝今晚菩薩開示,菩薩淺白唯識論的演說答論,提供眾生修學參研之用,宇宙人生輪迴之道亦包涵於其中,願有心人好好去體悟之。

(40)地藏菩薩答:眾生皆為靈山骨肉,無始原靈,只因散居凡塵,迷於物慾,一旦無法控制時,靈性又得進入地獄受種種苦罰,實為可憐,深願看到此書,皆能皈向佛道之門,精進而修,百歲後,自可返​​回天庭故居極樂世界,重享天倫之樂。

    今夜著作到此止。靈體歸位。

 

人間仙居疑似夢,黃山麗舍夢又真。

人求極樂疑為無,心境清涼即蓮邦。

佛法萬千道不完,知音了了幾人談。

菩提道場空手過,無言說法勝萬般。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修持論〉 (南屏山聖真天佛院著,本書前往大陸九華山著作)

 

◎南無地藏王菩薩 降

 

詩曰:

莫貪名利莫怨貧  苦樂榮枯由前因

了悟人生修善果 慈悲養性可證天

 

地藏菩薩曰:

 

    一位修行者,誰不願意成功圓滿種果?誰願意毀敗下地獄?一個人都想被讚美,一受到稱讚,心裡無限歡喜,受到毀謗,心裡非常難過。

    可見讚美、贊成是一種成功美德,受毀、受謗是一種失敗惡聲。修道亦是困難多磨,才能成就,因為功德難得,造過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一言一失、一舉一失、一念一失,常違道而造孽。

    故自古以來,修道者如牛毛,成道如兔角,正是寥若辰星,依稀可數,皆源於人無信心、誠心、耐心。

 

靜慧法師:世人有假仁假義假慈悲修行者,其表面上似乎是一位善人,實則暗中作惡而無人知,只有天知、地知,神知而已,一旦東窗事發,世人始言:「原來如此」。

    願世人應了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因就有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願世人善體戒悟也。

 

地藏菩薩:修道唯一心田,修持方便有多門,穩中有降地鸞堂著作善書,盛況空前,將無上佛法,修身佛道闡明於日常生活之道中,可謂利益人天無量。

    今天,南屏山聖真天佛院扶鸞著書,廣贈四海,度人無量,眾生向道,心有所歸依佛道,故其迴光返照,道氣合結,而有此瑞氣現象。

    至於其味道,乃是「善香之氣」,因善書記載佛道之真理,傳播佛法妙道及仙佛聖訓,充滿浩然正氣,所以發出善氣光明。今宵著作可開始發問之。

 

(1)靜慧法師問:感謝菩薩慈悲開示,但願聖真天佛院諸生,能更加鞭力行修持,以報答菩薩開示之恩也。

    一個人早晚在家裡誦經,有時用唱片及錄音帶助念,對此兩方之功德是用人力念功德大或用唱片念功德大?

(1)地藏菩薩答:自己念經,可以自攝自心,聽錄音帶念經者,乃是向外攀緣,則心難於歸定。至於念經佛事,臨終助念亡者,亦是藉他之緣,提起自念,若但依他,即無自己矣。

 

 

(2)靜慧法師問:誦經時,家裡的人在打架、吵架,這時將如何?要停止誦經或誦完再說?

(2)地藏菩薩答:心能定而不動,不妨誦完再說,如其不能,只好暫停,起而排解,後再另誦也。

 

 

(3)靜慧法師問:有一位弟子頭號到說云:每逢十齋日念《地藏菩薩本願經》,但住地房屋是租人家樓上,並與別人共租用,弟子住的一間只有四席大,因為環境有限,故供養的西方三聖像,位設在通巷,佛前下面離差二、三公尺有樓梯,正是出入過路不方便,因此讀經時不能在佛前念,另在房間裡面讀經,雖知房間不清潔,不如如何是好?請開示之。

(3)地藏菩薩答:佛法乃是方便圓融,主在誠敬,租屋而住,何能處處隨心。一處供佛,而往他處誦經,但取心誠,並無不可,如果事業繁忙之人,不靜居,城村巷宅,行住坐臥,皆是道場也。

 

 

(4)靜慧法師問:後學每習靜坐全神貫注於氣息,即感覺頭暈及腹中不適,未知如何?

 

(4)地藏菩薩答:靜坐數息,亦自有道,不得其法,往往致病,尤不宜向外道問津,反招大錯。

   以後靜坐,換以一心念佛,試看如何,可有不要思議的佛力相助。

 

 

(5)靜慧法師問:靜坐之時,如何安下此心?

(5)地藏菩薩答:數息,作觀,念佛,皆能使妄念不起,然以念佛為最效,即以「南無阿彌陀佛」一句,心中想得清清楚楚,口中念得清清楚楚,用耳聽得清清楚楚。

    使三處循環不斷,周而復始,一聲不空過,一字不空過,久而久之,自然妄心消亡。亦必有相當時日,所謂功夫也,若急求之,反不能靜。

 

 

(6)靜慧法師問:靜坐修心,何時入坐最適宜呢?

(6)地藏菩薩答:靜坐念佛時間,最好於黎明人未起時,可於朝暮閉門為之,囑家人勿來吵鬧,自然可靜修而得。

 

 

(7)靜慧法師問:如何消除靜坐時之怖懼?

(7)地藏菩薩答:靜坐有何怖懼,是否夾雜有外道之法,如觀竅、吐納、降靈等事。倘有是急速捨去,學佛應依佛家法門,擇一而修,靜坐亦有種種方法,無人指點,或妄聽無知人言,不但無益,且恐招損。有心向道,莫如專修淨土,老實念佛,成就穩妥。

 

 

(8)靜慧法師問:無論是唱贊,念經,念佛,都覺得中氣(即胸部之氣)不通順,是否有不得法之處,或者魔障業障?

(8)地藏菩薩答:唱贊有韻調極眼,不合則氣促,此必求人教授,時久練習。念經念佛,可取低聲,或是默念,則不影響中氣。然念時總宜和平,使其不急不緩,氣調心寧,方能入定也。而與魔障業力不相關。

 

 

(9)靜慧法師問:每當課誦及閱佛經時,神識深覺睡意何故?如沒持齋日誦晚課,是否功德極少,課誦每夜刷口否?

(9)地藏菩薩答:神識深覺睡意:此名「昏沉」,乃煩惱障之一,須勤懺悔。持齋有持齋之功,課誦有課誦之功,持齋不姿,功德不一,課誦誠不誠,功德亦不一。

    只持齋是一種功德,課誦而兼持齋,是雙重功德,一者少又者多也。課誦誠持齋淨,功德之上者;一誠一不淨,或一淨一不誠,功德之中者;兩者不誠與不淨,功德之下者。刷牙取口清淨,不問課誦早晚,若再淨心課誦,功德亦是雙重。願念佛者,悟之。

 

 

(10)靜慧法師問:早晚念佛號或誦經時,睜三分眼,有何意義?

(10)地藏菩薩答:眼不觀色,自能心淨,眼開三分,不越半尺,心不外馳,易得三昧。

 

 

(11)靜慧法師問:佛是天人師,拜佛應該「五體投地」,而拜祖先用何禮為合適否?

(11)地藏菩薩答:拜祖,應用本國合掌之拜法即可,倘祖先在世時,曾已學佛受戒,亦不妨採用佛家之禮。試看現下學人拜比丘,乃係接足禮,此本無問題,而在家居士互拜,亦用是禮,而對祖先之禮,採此而用,似無不可也。

 

 

(12)靜慧法師問:默念佛號時以觀察六字佛號,定於心上,常常用觀察佛號,又帶默念佛號,念念知是單單佛了就將觀察放下,一直念去,可是有時妄念又來,這時趕緊再用觀察,並繼續念下,這辦法是否會發生障礙嗎?

(12)地藏菩薩答:淨土法門,觀察佛號,亦是收心之法,與持名互相舍取,甚為合理。所求者惟一心,所用者觀與念似少不同,然重點皆在六字洪名,仍是諸法歸一,如是行之,決無障礙。

 

 

(13)靜慧法師問:「般若」與持名並修當如何修法?

(13)地藏菩薩答:佛道上之法門,皆般若也,以凡屬佛法,無有不求覺者,覺則識漸轉智,智慧即般若也。再則任何法門,皆重行解相應,修淨土者,豈則外乎?解依般若,深悟實相,行尚彌陀,淨念相繼,便是兩者合修之法。

 

 

(14)靜慧法師問:家中供奉藥師佛、觀世音、地藏菩薩,每天早晚由收音機放早晚課,因為本人不會念經,用收音機可以否?

(14)地藏菩薩答:有誠則靈,早晚二時開放二課收音機,恭敬聽之,亦有功德,並無不宜。但自己不會誦經,可以學念彌陀聖號,求生西方,希得歸宿,方是智慧之人。

 

 

(15)靜慧法師問:在修持中有種種障起,應作何種降伏息災等法?

(15)地藏菩薩答:修持中,如能念一句彌陀聖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助行,戒殺放生,能得天地和祥之氣。正行念佛乃培養根消重罪,助行培福德得和祥,欲除障礙息災得福,為無上福份也。

 

 

(16)靜慧法師問:火車上及工廠裡,出聲(只自己聽見)念佛而不合掌,是否不恭敬?

(16)地藏菩薩答:佛法方便圓融,但須誠敬,惟誠與敬,端在於心。於環境不允許時,即不合掌,心中觀想,便同實作。如不誠敬,雖五體投地,亦同兒戲,何有功德?

 

 

(17)靜慧法師問:念佛時用心、意、識中的哪一個?如何區別?當不動嘴唇默念時,需較著力才念出來,這是用的那個?不需較著力且念起來較輕鬆,舒適,但出音較慢,這是用的哪個?請開示之。

(17)地藏菩薩答:心謂第八,意謂第七,識謂第六,此乃解之一端,答此之問,採如是解。應知有時八皆曰心,有時八皆曰識,因文而異,茲姑不論。

    初修機意識攀緣,六識念佛,進而無我,七識念佛,實相無念,八識念佛。然前五識發動,俱不離意識,且染淨根本,俱為所依,則意識念佛,亦有八​​識之種子在,是都有關係也。動唇仍是第六,而以身識助之,故較省力。

 

 

(18)靜慧法師問:有一位弟子問到說云:邪惡念頭中,多的是毀佛譏僧的最壞念頭,而這些念頭總是禁不住的跑出來,越是怕它跑出,就是不濟事,得到的是反效果,有時跑到佛前懺悔一下,才稍微平息。不知菩薩有何良方以救我?否則,長此下去,罪過彌天矣。

(18)地藏菩薩答:佛如旃檀,頭頂足蹴,皆染香氣,染即薰習。弟子多生,或有謗譏三寶之因,落於八識田中,今起現行,善惡交爭,逼之出現。莫去理他。只是念佛,心但依佛。他自減去。若是怕鬼,鬼偏來嚇,佛聲不斷,他雖頻來,亦無罪過。

 

 

(19)靜慧法師問:光明砂,活人可以帶在身上備作往生之用否?

(19)地藏菩薩答:光明砂之用,經中云:乃度亡所用,生人不可帶在身上,應知修持之人要腳踏實地,如法修持,才是要旨之道。

 

 

(20)靜慧法師問:修淨土的人,可以帶業往生,但在臨命終時,要能與阿彌陀佛接上了電,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所謂接上了電是如何意思?是否是臨終見佛來佛?或念佛往生?或正念分明?

 

(20)地藏菩薩答:所謂接電者,乃以現代物質作喻,取其易解,其意即感應道交之。念佛之人臨終,正念分明,一心而不顛倒,即是心佛交感。見佛來佛與否,尚屬眼識,若得意念清淨,即是見佛,雖無外境瑞相,決定往生極樂。

(21)靜慧法師問:在佛堂內或佛前,亂動法器,或學習法器,有無過失。如果有過失應如何避免?

(21)地藏菩薩答:在學習時,或取而溫習,性非輕慢,並無過失,除正式課誦,或欠熟練習而外不許亂動,即是避過。

 

 

(22)靜慧法師問:最近常感頭頂會抽痛,左耳如東西塞住,似痛非痛,而且,記憶力減退,疑是念佛著魔所致,不知然否?怎樣念佛才不會著魔,現有此病,需用何法治療?

(22)地藏菩薩答:若專念佛,而不觀想,又不數息,不致發生他病。是否曾學外道坐功,如有之立即停止,如無或繫念佛用氣而不得法。念佛之法,須和平靜氣,不急不慢,以自然為準。否則便是生理有病,並非著魔,宜就醫治療,不可迷信也。

 

 

(23)靜慧法師問:宗教之目的,就是要人求得精神上有依靠,使人之精神重於物質,人格重於金錢,自愛自重,才能自得其樂。

    鸞門乃精神文化事業之場所,也是信徒命脈之所繫,鸞門教化負有雙重責任,一種是鸞生自我本身的教化,一種是一般信眾的勸化,也就是身教和言教。如果能首先以身作則,勵行先聖先賢或降鸞諸真的聖訓,挺身為社會及一般信徒作榜樣,使社會風氣落實在宗教共識。

    佛說五戒律,儒說五常,不知其分別如何?

(23)地藏菩薩答:五戒:殺、盜、淫、妄、酒。五常:仁、義、禮、智、信。

    佛教與儒教在文字上雖有不同,其功能卻一樣,世人不強為分別,甚至起無明,爭執,法門雖不同,目的是一致的,願世人各以「平等心」視眾生,共同修心養性,建立超越凡俗的宗教觀,才能造福蒼生。

 

 

(24)靜慧法師問:學佛的人對精進方面有什麼徵象。

(24)地藏菩薩答:凡事看得破,忍得過,放得下,精進徵象。行、住、坐、臥不離這個,亦是精進徵象。

 

 

(25)靜慧法師問:見道方修道,不見復何處修?請開示。

(25)地藏菩薩答:如人磨刀,必先覓刀在手,方能去磨。若尚不知刀在何處,試問磨個什麼?請自己參悟。

 

 

(26)靜慧法師問:孕婦能不能去寺院禮佛尊?孕婦是否能夠做早晚課?

(26)地藏菩薩答:孕婦到佛寺拜佛無妨。懷孕而能念佛齋戒,遺傳胎教所關,生子定能賢良。

 

 

(27)靜慧法師問:羅狀元詩一句:「有人問我修行路,雲在青山月在天」意義?

(27)地藏菩薩答:修行者,如無執著,心無掛礙,如雲出日,如月行天,如果拘執於語言,就無法真實呈現本性。

 

 

(28)靜慧法師問:瞋恚心者能墮地獄,貪欲者能墮餓鬼,嫉妒即畜生。此說可能於現況有所表現否?請開示。

(28)地藏菩薩答:瞋恚者,常現兇暴之容,即是地獄相。貪欲者,目直視,腰屈曲,口涎滴滴,即是餓鬼相。嫉妒者,行不合群,只圖私益,即是畜生相。業力發於心,相形於貌,智者一望而知之。

 

 

(29)靜慧法師問:長素念佛志願往生,年逾不惑,但在環境不許可下,夫婦之道不能斷絕,於修持方面有無障礙?

 

(29)地藏菩薩答:本非邪淫,不犯戒律。無子為求嗣,亦須有節。當事作污穢想,已過作漸愧想,心不為其纏縛,便無礙共往生。

 

 

(30)靜慧法師問:有時對人起了惡念,但隨時掃除,不起二念,如此有無罪業?

(30)地藏菩薩答:不怕念起,就怕覺遲,隨起隨懺,即好境界,噁心若亡,罪亦不在。

 

 

(31)靜慧法師問:發大菩提心,即是大乘,從何做起?

(31)地藏菩薩答:普度眾生,力斷煩惱,廣學教法,希成佛道,此名四宏誓願。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此名六波羅蜜。以上皆為發菩提心。

 

 

(32)靜慧法師問:在家吃方便齋,尚不為難,若出外遇見魚肉,只可吃魚肉。這樣情形,本來常有,與修行有妨礙嗎?

(32)地藏菩薩答:如果自己不欲吃葷腥,遇見了這樣情形,又怕主人另辦不菜耗費金錢,可方便吃肉邊菜,此謂是慈悲德。

 

 

(33)靜慧法師問:佛化家庭要用什麼方法造成呢?

(33)地藏菩薩答:父母親居首要,以身作則,並無他法。不但拜佛念佛,即為能事,更須以身、口、意三業表現,使家人心誠悅服己,而佛化家庭,是自然潛移而成之。

 

 

(34)靜慧法師問:不能持長齋,但持早齋及初一、十五日,每日禮佛誦經是否有功德?

(34)地藏菩薩答:持齋日,天下殺生無我分,況持早齋,初一、十五日,而又每日禮佛誦經,焉能說無功德?但功德不可得少便足,總宜越多越廣,方是智者。

    因無始以來,所積罪業,不知如幾多須彌,作少功德,力恐不敵罪業,故應勇猛精進。

 

 

(35)靜慧法師問:學佛道的人到了臨終,火化時沒有得舍利要中何斷定有否有往生西方呢?

(35)地藏菩薩答:學佛道之人,必誠心修持,方有往生之希望,修他法門者,另有他果,不盡能生西。茲就修淨土而論,終後焚出舍利;乃瑞相一端,自然是往生極樂。

    如自見他見,自聞他聞,佛相蓮花,香花音樂,或最後捨烺之處等,不必拘泥於舍利也。

 

 

(36)靜慧法師問:屠宰業者以及生物販賣業者可以信佛嗎?一旦皈依佛門以後須要轉業嗎?

(36)地藏菩薩答:佛陀大慈大悲,普度眾生,越是惡人越要度,屠戶皈依,有何不可。惟皈佛必遵佛制,自必放下屠刀。

 

 

(37)靜慧法師問:修持之中,認真地持齋念佛,但未經皈依受戒,有其不當否?請開示。

(37)地藏菩薩答:修道不論皈依受戒,均是對佛發出真願,接受一切訓誡之表示。自願他訓,均有一種不可思議之力量,能使加強精進,有所成就。

 

 

(38)靜慧法師問:弟子曾看到許多修道的人,他們真誠犧牲奉獻,行功行善,可是仍然災劫連連,這是什麼原因呢?

(38)地藏菩薩答:雖然行善奉獻,未受佑能消災得福,其原因如下:

(一)前世業障未滅。

(二)執著、固執煩惱不斷,不能常生懺悔心。

(三)雖然行善,但乖離正道,誤入邪門,皆無法獲得護法菩薩保佑。要獲得災劫不生,病痛消除,須心念端正,當行無相布施。

 

 

(39)靜慧法師問:弟子因道業在身,聖務煩多,有時亦患得患失,使身心憔累不已,祈菩薩為我開示迷惑?

(39)地藏菩薩答:靜慧弟子,近來身體不適,起源身心過累,因聖真天佛院道業創辦過程到今有十年之久,最近又在國外(泰國)創立天台佛堂,又積極籌建泰北濟公佛堂等等聖業,又擔任講經、施方濟世工作及建廟佛常等艱鉅工作,一連串的基礎建設,點點滴滴,勞心勞力,希賢徒!

    靜慧多注重身體調養,創聖業唯艱,將來長遠普化道業尚賴你承擔重任,故當切勞自適,凡事真誠之心去做,上天必不負苦心人。泰國建廟之問題,不必著急於一時完成,以經濟能力範圍內分期進行施工,自然可以減輕壓力負擔,願能知悟其意也。

 

 

(40)靜慧法師問:感謝菩薩嘉勉,因弟子怕拖延上天的賦托,故上天的各項指示,弟子皆希望盡力如期完成,故覺心力憔悴,今既有菩薩指示,弟子也較放心,但仍願將上天的賦托使命早日完成,祈菩薩能暗化貴人相助。

(40)地藏菩薩答:人有善願,天必從之,靜慧弟子!不用憂懷,吾必暗助之,亦願世人發心協助聖真天佛院擴建道場,使泰國(泰北)濟公廟早日順利建成,以推弘佛道及普度有緣眾生。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一書即將完結,我們當把握機會,下回發問一些有勸世價值的問題,以參載書中,廣為宣化度人。今夜著作到此止,靈體歸位。

 

 

地藏菩薩開示-〈圓滿論〉上

◎南無地藏王菩薩 降

 

詩曰:

地藏圓滿法音傳  靈山心法一指悟

聖真著書垂萬世 靜觀慧典返西天

 

地藏菩薩曰:

    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奉佛旨著作《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一書在今天即將圓滿著成,本座與靜慧弟子合作著書已有多部善書,每部都是發行數幾十萬以上本的善書,而靜慧!皆表現了極高的智慧,故在對答中提示了無上佛法真理,所有發問亦頗有符合天機之理,故天人合一著書中,顯現出不同的光明成果。

    今日又要完成一本善書勸世,本座內心感慰不已,深願看到此書的人要誠心閱讀,參悟,並發心助印廣傳,必能得天神護法相助,更發心助印者可水災解除業報,造功積德而普獲吉祥。

 

(1)靜慧法師:感謝菩薩多年來的開悟智慧,今日要將善書著成,總算可以交差了。幾年來在九華山閉關修行,菩薩對弟子靈性的開悟幫助甚大,而獲益匪淺。
    但願得到此善書的人,能珍惜閱讀,因為著作一本善書,所付出去的苦力心血,實非是外人所能領悟,此書有勸世價值,請別忘了推介給您的道友及親人,更願人人明心見性,個個成果。

    有某教向我發問,吾人生從何來,死向何去呢?

(1)地藏菩薩:從六道而來,再向六道而去。六道分為上三善道,下三惡業道,總言之,來雖從六道,實言之,去卻向三途而報。

 

 

(2)靜慧法師問:有人托問,牛可耕田,犬可守夜,固當憐之,豬羊一無所能是,不食何用?

(2)地藏菩薩答:有些想法之人,乃業報太重。要知道豬毛鬃可出口,羊毛織衣織毯,既養人,又生利益,實有大恩德,而無微罪​​,殺之不義,食之不仁,而又日後有殺生業報。
    如以無能便應殺食,殘廢人,老年人,盲聾喑啞,乞丐流氓等,皆不一有用之,可例為殺而食嗎?修行之人,凡事以慈悲為懷,佛與眾生平等,願知悟其意,不可妄加其言也。

 

 

(3)靜慧法師問:自無始至今,人類造業無數罪?怎樣行善積功德呢?

(3)地藏菩薩答:佛經云:「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此是事實,體察自知。作善是人之本分,應力孚之行功作善也。

 

 

(4)靜慧法師問:有時起善惡二業的念頭,沒有實行去作。是否有因果報應?

(4)地藏菩薩答:起心動念,便是種子下地,不實行是無增上緣,無緣不生,不生則無果。若念念不停,已是增上緣,雖不實行,緣熟即生矣。最好是念起即覺悟,覺即不續便為在清淨矣。

 

 

(5)靜慧法師問:農人每天犁地,有無數的生命,被犁死傷,由家禽鳥類爭食去,農人在因果報應上,有何報應?

(5)地藏菩薩答:農人意在種植,非存殺生之念,如人呼吸,亦害生命,然目中不見,亦非有殺意也。

    以因果律論之,自有乘除之理,而在事實上為不可避免者,故學佛者耕種,皆先誦念往生咒也。

 

 

(6)靜慧法師問:有一位弟子曾問說:放生組織中以放生捐款來開發車資雜支是否合法?

(6)地藏菩薩答:眾生捐款放生,乃買靈物放生之專用款。不可用其他開支,而放生自有車費等開銷,可別籌之,或設一放生費用捐款箱,則事理周全,而功德亦益圓滿矣。

 

 

(7)靜慧法師問:弟子時常在佛前懺悔宿業,一切業障願一時消滅。這樣懺悔與高峰妙祖之一念懺悔有異否?妙祖因發一念懺悔,已超越五百世我慢罪,而後成一代宗師?

(7)地藏菩薩答:弟子必先知自己所作之是非,對佛誠心發露懺悔心,立誓後不再作,此方才知自己所作之是非,對佛誠心發露懺悔心,立誓後不再作,此方才有感應。

    若不思已非,心念不改,徒求佛消其罪業,無有是處。而妙祖大師之懺悔心,乃是從心作起,故一念相應,能消其業也。

 

 

(8)靜慧法師問:世尊為什麼教諸大弟子,有時行腳於民眾中,化緣乞食是有何益,利於民眾呢?

(8)地藏菩薩答:經云:「飯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以此比較,至「飯持五戒者萬人,不如飯一須陀洹」,再進之,「飯阿那含一億,不如飯一阿羅漢」,此言施飯人所得之功德,能如是也。

    世尊諸弟子,非阿羅漢,即前三果,民眾能得供飯,其所得福報,依經可知矣。

 

 

(9)靜慧法師問:三餐魚肉,營養豐富,理應身心健康,但卻有許多人見其面黃肌瘦,是否業障?

(9)地藏菩薩答:世人三餐豐富,但因前世欠了太多罪債,或今生生活不正常,無形中消耗了他的養分陽氣。或因先天帶業,遺傳病於體內,所以世人要多行善積德。

 

 

(10)靜慧法師問:修道人或出家人的廚房,為什麼又稱「天廚」呢?

(10)地藏菩薩答:修道人或出家人不殺生,專煮素菜一味,新鮮清淨。天廚是神仙的廚房,裡面都是青菜水果的天然食物,新鮮可口,沒有血腥味道,所以曰:天廚。

 

 

(11)靜慧法師問:佛滅度後,分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那麼佛未降生以前,叫什麼時期,當時有佛法否?

(11)地藏菩薩答:末法以後,便是滅法,論時期正末滅,周而復始,論佛則有過去無量諸佛,且有未來無量諸佛,配合時期,出現滅度,相續不已。

    此問所言之佛,當系釋迦世尊,釋尊降生前之佛,為迦葉如來,時為迦葉佛之滅法時期。

 

 

(12)靜慧法師問:當來下生彌勒尊佛,須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方得降生,此年數由何時起算?

(12)地藏菩薩答:由釋迦佛涅槃後起算。

 

 

(13)靜慧法師問:專施慈善,戒身不殺,戒心不貪,但不念佛也不皈依佛,並且不崇奉天神等教,亦能成正果否?

(13)地藏菩薩答:當得不究竟之人天小果品。

 

 

(14)靜慧法師問:讚歎人家的時候,有言過於實處,是否犯妄語?

(14)地藏菩薩答:是妄語之一種。於已所知,隨意增益,浮誇虛飾,名不實語。

 

 

(15)靜慧法師問:有些人說:我們殺生食肉,是為了救度眾生出離畜生惡道受苦,一刀殺了它,免得繼續再受苦了,菩薩以為這話對嗎?

(15)地藏菩薩答:糞坑中的蛆最為受苦,他肯不肯發慈悲心,多去吃些,救度了它。佛制律云「燈必加罩」,「水須濾過」以防傷害物命也。若以殺生為救度,那世尊之慈悲行為,豈非殘暴不仁乎!

 

 

(16)靜慧法師問:地藏王菩薩說地獄名號及罪報惡報之事,是否主持地獄及管轄閻羅王,佛法能消罪業,似不在有管轄與否?

(16)地藏菩薩答:管轄係政治用權,而佛菩薩對一切眾生是,只施教化度脫,並不作政治領袖。因常往地獄施教普救。

 

 

(17)靜慧法師問:只聞以香花供養佛菩薩,不聞以蠟燭供養也。請開示燃燭供佛者是何意義?

(17)地藏菩薩答:供具中原來明燈一​​種,表顯智慧光明,燃燭不過代替明燈之意。

 

 

(18)靜慧法師問:大乘緊那羅王菩薩,是俗稱閻羅王否?

(18)地藏菩薩答:緊那羅是歌樂之神,與閻羅王不相干。

 

 

(19)靜慧法師問:有云定業不可轉,不定業可轉,請開示如何是定業?

(19)地藏菩薩答:種因力強,又遇增上緣,使因已熟,而成果者,為之定業。

 

 

(20)靜慧法師問:「戒定真香」之香贊,有「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之語,這「昔日耶輸」四字作何解?

(20)地藏菩薩答:昔日作「過去的時間」講,耶輸指世尊為太子時之夫人,名「耶輸陀」。


地藏菩薩開示-〈圓滿論〉


(21)靜慧法師問:家人賣雞,敝人念家畜不能做什麼善因,將其賣雞之錢,一部分獻納修建佛堂。所有功德皆迴向歸在家畜,未知它可能得功德乎?

(21)地藏菩薩答:身命供養三寶,當有功德。此事原為不得已之殺生舉,但能長養放生乃佳之,此亦可稱慈悲方便法。

 

 

(22)靜慧法師問:慾和貪有何差別?福德和功德有何差別?

(22)地藏菩薩答:如欲染、欲塵、欲愛等皆是壞義。貪字是噁心所,根心所,根本煩惱之一,但有惡而無善。福德功德者,福是報加自己,功是益加他方,皆為分別也。

 

 

(23)靜慧法師問:邪教、外道與正教如何分別?

(23)地藏菩薩答:

理真智圓,不偏不易,大分無私,正教也。

妖言幻術,悖乎性德,違反倫常,邪教也。 
捨本逐末,真偽混雜,似是實非,外道也。願有智慧者明辨是非也。

 

 

(24)靜慧法師問:學佛道之人,如父母誕生日想要在家佛前供佛,不知要念什麼經比較實在呢?

(24)地藏菩薩答:誦《藥師經》為最通行者,若誦《普門品經》及《金剛經》,俱足合事宜。

 

 

(25)靜慧法師問:有一位同道道友說云:若是勸人學佛修道,大家都說「心好就可以,不害對方就是第一好人,何必信佛」。不知要如何答對方?

(25)地藏菩薩答:一切眾生貪瞋痴充滿,何能誇心好?日日口說妄言綺語等,身作殺盜邪淫等,何可自讚是好人?信佛正是求覺悟,發此言者,分明一塌糊塗,不學佛焉有清醒之日?其迷愚癡,可悲哀也。

 

 

(26)靜慧法師問:有人問持齋人不食葷,此身是素的或是葷的?與普通人同不同乎?

(26)地藏菩薩答:人身乃多量細胞組織而成,此細胞惟賴食品營養,剎那生滅,新陳代謝。食五穀菜蔬,此身之細胞,自是接受谷蔬之精華;食豬羊雞魚,當然雜豬羊雞魚之質素。

 

 

(27)靜慧法師問:如何求得善終?

(27)地藏菩薩答:懺悔夙業,多作善事。

 

 

(28)靜慧法師問:可否在墓前念《地藏菩薩本願經》呢?

(28)地藏菩薩答:此為最佳,亡人真得益者,惟親人代為行善念經之,功德自然而得超然也。

 

 

(29)靜慧法師問:身體時常生病,有何演繹法切除病根?

(29)地藏菩薩答:清心寡欲,每日定時運動,飲食起居,要有規律,此為外治;一心念佛,戒殺放生,莫作諸惡,奉行眾善,此為潛轉。但須持之有恆,不可以少作為足也。

 

 

(30)靜慧法師問:南屏山聖真天佛院,多年來,本院每逢佛誕與菩薩聖誕皆有舉行放生,每次都有上百人參加放生大會,有一次聽人家說放生後再殺生,是沒有消滅罪業,反而增加罪業,所以請菩薩慈悲開示,不知如何是好?

(30)地藏菩薩答:放生有放生功德,殺生有殺生罪報,若放生而又殺生,不過分受其報,決無反而增加罪之理。須知救生而放生,尚是善惡混雜,若只殺生,而不放生,便是純惡之人。參加放生大德能放生而不殺生,固是善之又善,若因環境不許,做不到戒殺,能多放生亦是補救之一道。

 

 

(31)靜慧法師問:蛇食蛙時,適為吾人所見,此時應​​與其排解還是任其吞食,如排解則蛇必含恨,豈非多一怨?否則雖為蛇吞,所謂見死不求,豈非教它殺乎?

(31)地藏菩薩答:救死是大慈悲之精神,結怨因布施無畏,救死是利他,怕結怨是利己。何去何從,是善是惡,請自選之。

 

 

(32)靜慧法師問:觀世音菩薩是食素,普通一般人用雞用肉來敬觀音菩薩,有無關係,有無罪惡呢?是不是會對不起菩薩呢?

(32)地藏菩薩答:觀世音菩薩乃大慈大悲,視六道眾生,皆同已子,殺生既違觀音之心,自然是對不起,殺生如不是罪惡,​​放生便是罪惡矣!請能其悟自然道理也。

 

 

(33)靜慧法師問:家庭中所供奉之「祖先」,每日用香燈等供養,是否祖先確得受用呢?

(33)地藏菩薩答:如果自己「祖先」生鬼道者,按陰律曰:可回陽間來受用。

 

 

(34)靜慧法師問:佛祖在世界享壽幾年?有無娶妻?

(34)地藏菩薩答:佛有三身,示現此世之世尊,乃是應身,既為來此應世,一切自與此同,故世壽只現八十歲,為太子時,身在俗家,曾示娶妻,出家以後,則不攜妻。

 

 

(35)靜慧法師問:世界是怎樣造成的?

(35)地藏菩薩答:眾生業緣所成的。

 

 

(36)靜慧法師問:一心念阿彌陀佛,就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有兩種利益,不知何利益,請開示?

(36)地藏菩薩答:第一種叫做自利。是自己得著利益,就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慢慢地再修上去,可以補到佛位。

    第二種叫做利他。是使旁人也有利益,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佛因為看見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兩種大利益,所以勸人一心念佛。

 

 

(37)靜慧法師問:閻羅王與十八獄主及牛頭阿傍在地獄辦刑罪人,是有時間限度抑或永久無時間限度?

(37)地藏菩薩答:閻羅王乃地獄之主職名,牛頭阿停亦是職名,自然張去王來;新舊交替。若再說到壽命,二十八天尚有生死,況閻羅獄卒乎?既壽命有限度,何能任職永久乎?

 

 

(38)靜慧法師問:神亦多行救世,是否亦等於菩薩?

(38)地藏菩薩答:菩薩梵語,華譯覺也是,不獨救人身命,尚須教人明心見生,大覺大悟,究竟證果。神明只有救身能力,不會度眾解脫輪迴,故不能以菩薩稱之。

 

 

(39)靜慧法師問:古人云:萬惡淫為首,諸善孝為先,但家道貧寒所逼致有失孝,使雙親含怨歸土如何是好?

(39)地藏菩薩答:盡孝父母親不在貧富,在乎盡心盡力而已,親人已沒世,欲報大恩,只有為作佛事,以盡報答之孝。

 

 

(40)靜慧法師問:反省痛改前非後,平日積德累功,濟困扶危,對人言不欺不瞞,見惡怒視,眾善奉行等是否補得失孝之罪?

(40)地藏菩薩答:如能懺悔反省改惡修善,因是大佳,如能將所作眾善對佛迴向給雙親,使親人超升極樂,豈但消罪,反而大有功德。

地藏菩薩開示-〈圓滿論〉下

(41)靜慧法師問:有一弟子問到,佛說:眾生有十種事,眾生可以把它做成善事,如果做得對是善事。做得不對就變成惡事,請求什麼是十惡事呢?

(41)地藏菩薩答:解釋如下:身有三惡;殺、盜、淫。殺,凡是有生命的動物,把它的生命斷絕,就叫殺。盜,是未得到人之許或,而把某種東西擅自拿走了。淫,是男女之間行不淨行為。

    口有四惡: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兩舌,又叫兩頭舌,並不是一個人有兩個舌頭,而是一個人說兩種話,對張三說李四,對李四說張三。惡口:是罵言,咒詛等,說出極傷害對方的壞話。妄言:是說謊話,說出的話不老實,與心相違背。綺語:是說一切雜穢邪知邪見而無意義的輕浮語。

    意有三惡:嫉、恚、痴。嫉:是嫉妒。憎恨他人勝過自己。恚:就是瞋恚,怨恨之意。痴:是愚癡。對事理分別不清,不知好歹,所以叫愚癡。

    像以上這十事,若不遵行聖人之道,就叫十惡行是。這十種惡行,若能停止不做,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不妄言、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意不貪、不瞋、不癡。就改變為十善行了。

 

 

(42)靜慧法師問:一位同道大德說云:《太上感應篇》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請解悟其意?

(42)地藏菩薩答:世人要求福者,當要自求多福自能得福。各位大德,福要如何求呢?當從自心之中求之,因為,個人命運是自己創造的,非是他人可以替代。

    因此,世人若要求福,當要向自心探求方是。但是,福又分為多種,如「天福」、「人福」與「地福」。

   「天福」就是修道之人在生行功立德,他年功成果滿,自能享受「天福」。

   「地福」就是有小善之人​​,逝世之後,在陰間修善所享受福分。

    故,世人應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之理也。知禍而求福,知福而避禍,此方是先覺之人也。

 

 

(43)靜慧法師問:若已懂了「一切智」,「道種智」則已算懂了「一切種智」,是否如此呢?

(43)地藏菩薩答:各智不能說懂不懂,只能說證不證。道種智及一切智,既是修而後證,一切種智之證,亦須從修中來。雖已證得道種及一切二智,尚須百尺竿頭再進步。

 

 

(44)靜慧法師問:或謂老太婆念佛,往生希望很渺茫,假定老太婆亦能虔信,發願,以至於念佛到一不亂,生西寧亦渺茫否?

(44)地藏菩薩答:念佛求生,要在信、願、行著手,一心不亂,功在不夾不雜。要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三種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信、願、行。

    信、願、行三件事情,譬如一隻香爐,三支腳,若缺了一支,就擺不平的。但是在信、願、行裡面,信同願更加要緊,因為能夠信,又有願自然會行。大家必須要曉得願心的力量是最大的,只要發願力,沒有不應驗的。

    阿彌陀佛昔日作法藏比丘的時候,所發的四十八大願,每一件都應驗。觀世音菩薩能夠成大菩薩,也是靠他自己的廣大誓願,普賢菩薩能夠成大菩薩,也是靠他自己的十個大願,可見得願力比什麼力量都大。

 

 

(45)靜慧法師問:念佛有佛像,向佛像而念。無佛像,要向西念。有時西的方位有人工作,恐被人譏笑或遇污穢不適當,轉向東、南、北念,未知功德比較如何?

(45)地藏菩薩答:佛法重心誠,佛之法身遍滿十方,有時不能向西,任何一方皆能感應,既感應矣,功德自大。

 

 

(46)靜慧法師問:念地藏菩薩聖號的功德,勝過其他菩薩名號萬倍的沿革如何?

(46)地藏菩薩答:可參閱《地藏十輪經》及《地藏菩薩本願經》,備載菩薩多劫發願種種功德,有不可思議眾生願力,可曰:地藏王沿革。

 

 

(47)靜慧法師問:「慈悲」怎麼分別?

(47)地藏菩薩答:與人以安樂就是慈,救度他人之困苦就是悲。合為慈悲。

 

 

(48)靜慧法師問:「佛母」是什麼人之定律稱呼?

(48)地藏菩薩答:解悟:佛身之生養諸母,此最普通之說。諸法亦稱佛母,以佛從法生故。又能生諸佛神變功德之菩薩,多以佛母見稱,如密宗之金剛亥母、準提佛母、孔雀佛母、佛眼佛母等,皆是也。

 

 

(49)靜慧法師問:我們身口意一舉動,一想念都是造業,其業有好有壞,有不好不壞等別,有個人的別業,有他人的共業。又有正報的引業,及依報的滿業,又分招感果報的遲迷,「順現業,順生業,順後業,順不定業」,各如何解請開悟之。

(49)地藏菩薩答:「別業」是各別所造之業。 「共業」是共同所造之業。投入六道之身,乃被業力牽引所得,是謂「正報引業」。

    正身所享到之一切各物,是謂「依報滿業」。此生造業,此生受報,名「順現業」。此生造業,再生受報,名「順生業」。此生造業,於後數生受後,名「順後業」。不善不惡離相之無漏業,名「順不定業」。

 

 

(50)靜慧法師問:「聲聞、辟支、緣覺、獨覺、羅漢、菩薩、佛」是什麼意思?

(50)地藏菩薩答:聲聞是聞佛四諦聲教而證果者。緣覺即是辟支佛,是聞十二因緣依法而證果者,獨覺同上,惟係不聞自悟者。羅漢為聲聞之極果,乃不生不滅之義。菩薩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聖者。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至聖。

 

 

(51)靜慧法師問:住持、和尚、尼姑、方丈、當家、監院、維那是何定義?

(51)地藏菩薩答:住持乃主持一切事務管理責任之義。和尚系吾師之義,為出家人之尊稱。尼姑系梵音女生之義。方丈乃寺住持人住處之稱,相傳維摩居士在室,一丈見方故藉來稱呼。

    當家乃承當家務之義。監院乃監院督寺務之義。皆是寺主之名。維那系漢梵合名,維繫綱維,那系竭摩陀那,乃事務之義,為司寺中事務之義,如今日領眾譚誦之人,稱為維那是也。

 

 

(52)靜慧法師問: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又是何解呢?

(52)地藏菩薩答:重於貪愛的人,順著自己的情愛,貪戀淫欲之樂。不懂節制,好像手裡拿著一把火炬,迎風而行走,一定會反自己的手燒傷了。那麼燒手還是小事,恐怕有燒身之災患。這個事情不可以接近,有傷身之危險。

 

 

(53)靜慧法師問: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請開示之。

(53)地藏菩薩答:佛說:好像人鍛鐵一樣​​,將鐵的滓除去,就可以煉出各種的器皿來,如果沒有除掉其滓,就煉不出良好的器皿。能這樣的下番苦工夫,將滓除淨,所鍛煉出的器皿既精緻又美好。

    那麼,我們修道人,也要把心裡的染污除去。如果不除染污心,就像鐵裡猶存渣滓,不能煉出好的道器。我們人人都可以成為道的器皿,可是,若不把染污心除去,就不能成道。這染污心,就是心裡的慾念,尤其是淫欲心,是修行最大的障礙。還有貪瞋痴慢疑五種毒,也是垢染心。修行能把這些都除掉,就是返本還原,獲得清淨。

 

 

(54)靜慧法師問:佛說,學佛道者,佛所言說,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又何解呢?

(54)地藏菩薩答:解悟如下:佛所說的經典,全部都是金口所說,非常重要,總而言之,不超出權實兩種,權教也是為實所說的,只是權教用方便法說得詳細一點,莫非為顯出實教,所以權實不二。

    學佛法的人也不應該分別大小乘,南北傳。昔日在九華山修行時,曾對眾比丘或修道之人說云:佛法本來沒有大乘小乘的那麼多分別,只因為佛道法門之中,出了一些執著的弟子,不想真正修佛道正法,所以分大分小,作不肖的佛弟子。

    佛說:「各位學習佛道之人,你們對於佛所說的經教皆應信受,不應生分別心。好像吃蜜糖一樣,其中間和旁邊是一樣甜的。我所說的經典,亦復如是,為實施權,開權顯實,皆是為教化眾生,共成佛道。」

 

 

(55)靜慧法師問:請菩薩開示何謂「行道在心」的道理?

(55)地藏菩薩答:修行在心,不在形式上。心不在道上,僅注意在外表的工作,就同拉磨的牛一樣,終日都走不出這間磨坊。佛說:「修行比丘修無上道,不要像拉磨的牛一般。終日在磨坊裡走來走去,走不出磨坊。」

    身雖修道,終日禮佛誦經持咒,但心裡不注意修行,不專心一致總在打妄想。你心裡若真正修道,不打妄想,常在定中,那麼就算你不修道,也可以的。這就是說你先要降伏其心,不打淫欲的妄想。假如裝模作樣,外表好像很老實認真,其實內心很不老實,外面怎樣好也是沒有用的。你能降伏其心,很快就能證果。

 

 

(56)靜慧法師問:《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佛言:吾視王侯之位,如過隙塵。視金玉之寶,如瓦礫。視絨素之服,如敝帛。視大千世界,如一訶子。視阿耨池水,如塗足油。視方便門,如化寶聚。視無上乘,如夢金帛。視佛道,如眼前華。視禪定,如須彌柱。視涅槃,如晝夕寤。視倒正,如六龍舞。視平等,如一真地。視興化,如四時木。

    諸大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請菩薩能詳加開悟其中奧意,使眾生能有即刻開覺悟此中道理?使《法音開示錄》能增益無量光明也。

 

(56)地藏菩薩答:本經四十二章,是明佛眼平等觀察一切諸法,破一切眾生的執著。在忉利天一晝夜,就是人間百年。

    在娑婆世界一個大劫等於極樂世界的一晝夜,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是虛妄不實。

    因此佛說:我看國土諸侯的官位,好像空間的塵土一樣,不對專貴有所執著。我看金子玉石寶物,好像瓦碎石片一樣。我看絨素的衣服,絨素是輕細的白絹,意謂華麗而高貴的衣服,好像破爛的棉絮一樣。看大千世界,如同一個訶子一樣大小。 (訶子:植物名稱,就是阿黎勒,印度原產。中國嶺南廣州也盛出。果實可當藥用,有治病消炎之功。)

    訶子實小不在,故佛譬看大千世界,像觀一粒訶子那麼小。看阿耨池水,像塗足油一樣那麼一點點而已。這些道理就是叫人離開執著心,不要計一切事物那麼認真。你一執著就放不下,不會成就道業。

    天上所用的一切器皿皆由七寶所造成。七寶:金、銀、琉璃、琉璃、赤珠,硨磲、瑪瑙。在極樂世界的地是鋪著黃金。將來彌勒菩薩成佛時,娑婆世界的地方會變成琉璃。我們現在的地是很粗糙,可是一切萬事萬物,你看它是好,它就會好,你想它是壞,它也隨心而變壞。

    一切的一切都是唯心所現,所以不要被虛妄所迷住。什麼是虛妄?一切外相皆是虛妄,唯有自己的本性才是真實。再者,佛說方便門,那是諸佛所設的權乘法門: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眾生依照這種法去修行就能證果,能得成佛。

    在佛分上來講,這方便法是為實施權,所以佛觀之如變化寶貝一樣。無上佛乘是真實的,可是它也是眾生自性裡的一種理,非在眾生心外,所以才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因此佛觀無上乘,有如夢裡顯現的金帛一樣,夢中所示現出來的金銀都是虛妄不實。再者一切佛道是對凡夫而言,若是沒有凡夫,這佛道也就沒有用了。

  所以說:「無為法,無起滅」。也沒有一個生起,也沒有一個寂滅,非實在的,故佛觀佛道如空華。佛觀視野定如須彌山,須彌山高超出大海的上面,任何風浪也不能把它飄動。

    入修禪定要像須彌山那麼穩定不動。本來說這個須彌山也沒有什麼真實可行,只是舉出一個譬喻而已。入證果後一切也都空了。彿看涅槃的法門,就像白天和晚間,沒有睡覺而清醒者。看這顛倒和正大,比喻六根六塵隨境界轉而顛倒,就像六條龍在舞蹈一樣。看平等法門像證悟一真法界的實際理體是平等。

    再者興隆佛法,諸如弘揚佛法的工作,就像四時的樹木一樣,到春天就生出來,夏天就長得茂盛,秋天落葉冬天枯乾,所以興隆佛法,也有一個時候。

    佛這種說法,就是教人對一切不要執著,若有所執著就不能證到人空法空。人空:對人也不執著,法空:對法也不執著。一般凡夫的眼光,人也不空,法也不空,一切都不執著,若人不空不能證聖果,若法不空不能得聖人的智慧。

    把一切妄想執著都要放下,才得到真正的自在,真正的自由。此時,生死來去自由,才是真正的解脫。佛說完這部經典,會上的大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弟子,聞佛之誡,皆大歡喜,依教奉行。

 

  善哉!善哉!靜慧奉佛旨著作《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赴大陸九華山閉關著作,心血備嘗辛苦,今日總算功成。

    聖真天佛院道場多年來在眾弟子革心造詣下,著書勸民,推弘愛心慈善工作,成績榮登居首,今又奉佛命籌建泰國(泰北)濟公廟,作為將來國外推弘聖道普度生之用,因聖真大德及諸生皆為道氣不凡,乃是西天靈山佛子,所著善書皆為一乘之作。故深受佛之倚重,雖然道業多磨,修行受難,此皆為考驗諸子之恆心毅力。希能更加鞭努力也。

    今日善書即將著成,南天金闕及西方佛諭:皆特賜三千道功,以獎賞聖真諸子大德讀者、殷勤發心助印者,或發心分發本善書者,心勞之苦。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一書,文淺意深,為當今學佛道者必研之聖書,著成問世間,願天下佛子發心助印,協助本座地藏度回大地靈兒,以期萬仙神聖早日重返西天極樂聖境。

    本次往九華山閉關人員,亦有協助「靜慧」著作之功,南天金闕諭示:賜護法者五百功嘉勉也。再賜「靜慧」小蓮花一座,以增道果智慧。

 

靜慧法師曰:感謝菩薩德恩,引賜道功及小蓮花一座,願以此功德,迴向聖真天佛院同修及讀者大德,願菩薩能暗中保佑眾生消冤解業,廣增智慧,事事圓滿光明,以達共證正果。

地藏菩薩曰:本座於佛將涅槃時受佛囑咐,誓願於穢惡世界救度眾生。願眾生日後能稱名念誦佛號,禮拜供養,求諸所願,皆為如願滿足。

    最後祝安徽省九華山萬年禪寺及南屏山真天佛院諸僧眾大德居士能共證菩薩。本座及協助著作護法神聖仙佛等要回金闕及西方復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