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

2016061418:45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解釋】


太上老君說:「人的禍福,本來就沒有一定的門路,


全都是自己招來的啊!」


【分析】


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號伯陽,也就是周朝


的聖人老子;得道成仙以後,稱天立教,為道教的始


祖,是上天至尊之聖。感應篇、是太上教化世人改惡


行善的書;感是感召,應是報應,告訴人們如果以善


惡感召之因,必定會得到天降禍福報應的果;所謂有


感必有應,隨感而隨應,用以彰顯天道好還的道理,


而啟發世人的敬畏之心;知道作惡必定會得到災禍病


夭的惡報,因此心有所畏懼而不敢去做;知道行善必


定會得到福壽天仙的善報,因此心有所求而勇敢的去


做,所以才以感應作為本篇的篇名。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報應,如影隨形;這四句


話是此一篇的總綱領,也是太上垂示訓誨的宗旨所在


。講到聖賢之心,不是為了要祈求福報,避免災禍而


後才去斷惡行善;說到造化的道理,只要是積善必定


會福蔭子孫;而若是積惡,則必定會禍延子孫;也就


是易經所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


必有餘殃」的道理,而且絕對不會有絲毫的差錯啊!


自召,就是自己招來的意思,所謂自作還是自受啊!


要知道天地是沒有私心的,而吉凶禍福也全都是人心


自己招來的啊!然而人在沒起念頭的時候,這顆心是


湛然清淨,就如同虛空一樣,那裡有什麼善惡呢!只


是因為這個念頭才動,所向著的是好事,就是善,所


向著的是壞事,就是惡;其最初不過是起了一個念


頭,做了一件事情而已;但是到了後來,經過了日


積月累,於是就有了善人和惡人的區別了;所以一


個人得禍或是得福,全都決定在當初起了善惡念頭的


時候啊!所以太上開口便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就是在提醒警惕世人,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動念啊!其中


若是有了絲毫的差錯,那麼禍福的果報就會天差地別了。

故事一:


宋朝的靈源禪師向伊川先生說道:「禍能夠生福,而福


也能夠生禍啊!禍能生福的原因,就是當一個人處在危


險或災難的時刻,很認真的想求平安,並且能夠深入的


體會求得平安的道理;尤其是他能夠心存畏懼恭敬,謹


慎自己的言行;而福能生禍的原因,就是當人在居安的


時候,不能夠思危;而且還放縱自己奢侈逸樂的念頭,


言行舉止驕傲懈怠,尤其多有處事輕率,態度傲慢,甚


至欺侮別人的情形發生。」


故事二:


宋朝的張子(張橫渠先生)說:「正心的開始,應當是


以自己的心為嚴師。凡是有所作為,就會知道謹慎小心


警惕自己;這樣練習了一、二年,只要能夠認真努力守


得緊,自然而然心就正了。」


故事三:


從前真空寺的老和尚曾說:「凡夫的妄想是不一定的,


或是回想著自己幾十年前的榮辱恩仇、悲歡離合,和


種種的閒情,這是過去的妄想。或是事情到了眼前,


可以去做,心中卻是畏首畏尾,猶豫不決,這是現


在的妄想。或是期望著日後能夠榮華富貴、子孫發達,


和一切不見得一定成功、一定得到的事情,這是未


來的妄想。」這三種的妄想,或是生起了,或是滅掉


了,我們就叫它做妄心。只要能夠照見它是妄心,隨


著妄念起來的時候,當下就把它斬斷,這就叫做覺心。


所以說:「不怕妄念起來,只怕覺察太遲。」這個


心若是湛然清淨如同虛空一樣,那麼煩惱就沒有立足


的地方了啊!


故事四:

宋朝的趙康靖先生,曾經用瓶子和黑豆白豆來練習心


地功夫;他若是起了一個善的念頭,就把一顆白豆投


入瓶子裏面;若是起了一個惡的念頭,就把一顆黑豆


投入瓶子裏面。開始練習的時候,投入瓶子的黑豆很


多,後來就漸漸的減少了。久而久之,連善惡這兩種


的念頭都忘了,而進入了「不思善、不思惡」心無雜


念的境界,最後連瓶子和豆子,也丟棄不用了。

故事五:


宋朝的衛仲達,在翰林院裏做官,有一次被鬼卒把他


的魂引到陰間。陰間的主審判官,吩咐手下的書辦,


把他在陽間所做的善事惡事兩種冊子送上來。等冊子


送到一看,他的惡事冊子,多得竟攤滿了一院子;而


善事的冊子,只不過像一根筷子那樣的小。主審官又


吩咐拿秤來稱稱看,那攤滿院子的惡冊子倒反而輕,


像筷子那樣小捲的善冊子反而重。衛仲達問道:「我


年紀還不到四十歲,那會犯這樣多的過失罪惡呢?」


主審官道:「只要一個念頭不正,就是罪惡,不必等


到你去犯。」譬如看見女色,動了壞念頭,即是犯


過。因此衛仲達就問這善冊子裏記的是什麼?主審


官道:「皇帝有一次曾想要興建大工程,修三山地方的


石橋。你上奏勸皇帝不要修,免得勞民傷財,這就是


你的奏章底稿。」衛仲達說:「我雖說過,但皇帝不


聽,還是興工,對那件事情的進行,並沒有發生作用


,這份疏表怎麼還能有這樣大的力量呢?」主審官道


:「皇帝雖然沒聽你的建議,但是你這個念頭用的很


真誠,目的在使千萬的百姓免去勞役;倘若皇帝聽你


的,那麼你的功德就更大了啊!如果你肯用這個心來


度化世人,也並不難啊!可惜的是你的惡念太多,

所以善的力量,因此減少了一半,而你的官位也就沒



有指望升到宰相了。」後來衛仲達做官,果然只做到


了吏部尚書,而沒有做到宰相。


【再析】

可惜啊!仲達的惡,只是空有惡念而已,並沒有去做,


尚且折損了他現世的福報;而仲達的善,只是空有其


言而並未被皇帝所採行;但是他這個善的力量竟然卻


勝過了堆滿整個庭院惡冊子的力量!看到這個例子,


就知道如果真的去做了善事或惡事,那麼善或惡的力


量就更大了啊!可見得念頭的起動處,也就是禍福之

門啊!

【嘉言】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


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所以禍福都在不知


不覺中移動增減,沒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覺察的啊!


唐朝的六祖慧能大師說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佛經也講:「吉凶禍福,皆由心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