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問:文殊菩薩如何修煉得證佛果?

2016071117:49

老母答:文殊師利菩薩,號龍種尊王佛,辯才慧



第一,善說大乘教理,侍奉在釋迦牟尼佛的左側,



從是普度眾生。不過文殊菩薩的修行,亦不处乎



吃素念佛,戒惡行善,以及敬重君王、孝順父母



,在兄弟而很講和氣,待人誠意,說話講信用,



真實可靠,性情柔和,能忍受侮辱,一生公平正



直,愛修陰騭行方便'不殺生,對人不亂講話,



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時時存懺悔的心理,



刻刻抱着慈悲的觀念。

 


運行自己的力量來救度人,修道德來煅煉自已。



曾到南印度去宣揚佛法,當時受到他感召而皈依



的人很多。所以在佛教的菩薩中,被尊為首座。



等到功果圓滿,解脫人生而寂滅時,就昇天成正



覺法身。

 

 

仙童曰以上瑤池金母所講文殊師利菩薩得證佛



果的原因,現在來談四大


菩薩軼事:


四大菩薩



菩薩,又名大士,所謂大士,即是有大悲心胸氣魄



,能自利利他,智慧与慈悲相輔
以度眾利生為己



任,進而達到佛陀的大聖地位行者的稱謂
一個菩



薩,必須要有覺他之慈,並有自覺之智。有覺他之



慈,才能成就自覺;有自覺之智,才能起覺他的作



用。自覺、覺他,二者是一而二,二而的。

 


觀音大士、文殊大士等大菩薩,是具有佛的功德,他



們為了度眾生,暫現菩薩之身,屈居次於佛的第二位。



然而他們時時援手眾生。被稱為大權聖者,其德与正覺



佛陀等齊。四大菩薩是: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



大悲觀音菩薩,大願地藏菩薩,
們各代表了智慧、行持、



慈悲与誓願德行基礎。

 



文殊又叫文殊師利、曼殊師利,譯作妙德或妙吉祥。在過



去久遠劫以前,有寶藏如來出世的時候,有稱作無諍念王



(是彌陀如來的因位之名的)轉輪王,其王有七室兒子



一名叫觀音,第二名叫勢至,第三名叫文殊師利
。此子



修菩薩的大願行,在通贊中譯作妙吉祥。他誕生時有十



種吉祥,顯現奇瑞,故稱妙吉祥。,

 


首楞嚴經:「過去成佛號為龍種上尊王佛」,央拙摩經



:「現在成佛,號為歡喜藏摩尼寶積佛」,上生經:「



未來成佛號曰善現如來」,因此文殊大士的智慧代表了



菩薩



普賢菩薩,梵語是必輸跋陀,普賢是譯名,普是修養善



德行圓滿無缺,賢是柔順善調,能應眾機。依法華經,



大士曾發誓說:「我們必勝諸菩薩」,寶藏佛說:「



為汝命名普賢
」,所以,普賢是行持的代表菩薩

 



觀世音菩薩,梵語是阿縛羅枳多伊伐羅,又叫阿利耶



婆婁去帝縛羅耶,譯作觀世音,或觀自在,這是聞世



間差別的音声而思惟,觀照以證圓通。又觀察一切眾



生的音声以濟度,故叫觀世音
。且其自觀觀他,自在



無礙,所以又叫觀自在。普門品說:「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這是慈悲代



表了菩薩。

 


地藏菩薩是由釋尊滅後到彌勒佛出世的時間里,化度



無佛世界的眾生。他受釋尊的咐囑,去普度六道眾生,



發大願在無佛之世,引導五濁之世的迷界眾生。地藏本



願經:「是地藏菩薩摩訶薩,較諸菩薩誓願深重,此菩



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經中更說明他濟度的方法是:



「女人生產,身根具足,眾病疾除,寿命延長,聰明智



慧,財寶盈溢,眾人愛敬,谷未成熟,神明加護。」总



之舉出諸大菩薩的十福,專施与人生的幸福与佛道的圓



成,是以誓願代表菩薩。

 



以上四大菩薩,文殊師利乘獅子遊行四方,其行持之德



行,能應乎眾緣,無有可逆之力,甚至小兒亦能怀憶。



普賢菩薩駕騎象王,其慈悲之德,能於泥垢中援清淨之



法。觀音菩薩坐蓮花,有前二位菩薩進轉活動之力。地



藏菩薩常持錫杖,在形相上有六觀音六地藏的分別,論



及誓願,並無大差別。我們敬禮四大菩薩,更重要的是



效法四大菩薩濟世的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