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問:富貴的人很多,他們為什麼不肯樂善好施?

2016071117:45


老母答:天道循環,世間風雲停轉動,貧窮



的人能变成富豪人,大貴人能变為卑賤的人



。周武王能倡立周朝八百年天下,這是歷代




祖先積德所致
秦始皇窮兇極惡,殘民以逞



,從政以淫殺為威,焚書坑儒,世稱暴君,




可是到了二世,江山就完了
。他雖建造長城




,勞民傷財,除為歷史建立古蹟外,對他本



身有什么益處?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受到



萬民的欽敬与崇拜,可謂顯貴到了極巔,如



果不肯立功立德,他的後世子孫,亦難長保




他的基業。

 



而且一般老百姓,只知一味吝惜錢財,一点



善事不肯做,將財貨利息看得比生命還重。




對於陰功積德,則看得輕似鴻毛,貪取錢財




不感厭倦,自己雖然有碩大的房也財產,但



眼見別人遭遇事故,不獨稱憐憫,還要混水



摸魚,和走法律漏洞、鯨吞別人財物,輕視



窮人,待人刻薄,胡作非為,像這種人必為




天地所忌,人所排斥,常遭災難浩劫,而欲




免禍患,惟富裕者樂善好施,施出此福,必



得此報
。貧窮者知足常樂,不能財施亦能法施、




無畏施,量力捐輸,則自有美報隨之而來。

 


仙童曰有錢應施財,聚財易招災!」箇中



原理何在?聚財吝嗇的人,必寡情無義,不肯



吃虧,許多人就因
不肯吃一時之小虧,而釀成



巨禍。再者聚財暴富,既無慈悲道德心,養成



子弟缺乏道德觀念,不知修身,吃喝嫖賭,無



所不為,亦是散財招災之原。所以一個智人必



須善用錢財,如布施、救济、印經等善事,使



錢財發揮利人利己功用,如此錢財隨身為寶,



反之錢財隨身正所以招禍。今述范仲淹見財不



昧的故事。




在今日山東省長山、鄒平、章丘三縣的交界處,



有一座小五台山,因為這座小五台山的形勢险要



,景色幽雅怡人,很像山西省的佛教聖地五台山



,所以,人們就把它叫做小五台。這座小五台山




上,也有一座佛教大剎叫做醴泉寺。

 



醴泉寺除了佛殿以外,還有一座書院,專供文人



在那兒講學讀書。宋仁宗時候,曾官拜龍圖閣直



学士,治夏、羌有功的范仲淹,就曾經在那兒拜



戚同文為師。當時范仲淹考中秀才的那一年,戚




同文也因老回鄉頤養天年去了。范仲淹因為家貧




父亡,母親又改嫁他人,他也不願意再回到母親




的身边,便繼續留在醴泉寺苦讀。




范仲淹因為出生微賤,是一個身無分文的「窮書



生」,所以,寺廟里的人都看不起他;又因為住



廟攻讀的人,按季都要繳納善宿費,只有范仲淹



沒有錢可繳,幸而廟里的主持人,同情他的身世



,賞識他發奮讀書的精神,免除了他的一切費用




,還供給他最起碼的伙食。所以更引起僧對他的



不滿,時常想法給他吃些暗虧。



寺廟的僧人們,一日三餐,都是撞鐘為訊號的。



一次,主事的僧人事先啇量好了,通知大家,吃



飯以後才撞鐘,當范仲淹趕到飯廳吃飯的時候,



已經沒有飯了,他只好挨餓。僧人們這般如法



泡製下去,常使范仲淹餓得眼睛發花,四肢無



力,只好以厨房里的洗鍋水充飢。事情終被主



持知道了,除了責備主使人以外,還規定每餐



必需要給范仲淹留出充裕的飯菜果復。




日子久了,僧人們,又想出對付范仲淹的法子




來,他們每餐只留一點稀薄的飯湯給他。當然



,范仲淹知道自己寄人籬下的處境,也不便計



較這些。



於是他把飯湯等到冷了凝固起來,再用刀子分




割成四塊,早上吃一塊,睡前吃一塊,深夜讀



書餓了再吃一塊,就這样暫時維持著他一天的



生活。

 


又過了些日子,他卻發現深夜要吃的那一塊,



往往都被老鼠吃光了。這样一來,可使范仲



淹忍無可忍,每夜都想盡辦法來打老鼠,有



一次,他看見一隻白鼠,又來偷吃他碗里的



飯,他提著一鐵錘就追了過去,可是白鼠跑



得比他快,立刻就鑽到門旁紫荊籐樹下的洞



里去了。他緊追不捨,就用鐵錘掘那個老鼠



洞。他掘了几下,並不見什么白鼠,在月光



下卻發現了一堆白花花的銀子!他這一驚非



同小可,立刻又把土蓋好,自己心里想:「总



要想個妥善的辦法‧來處理這么多的銀子!」

 



當回到房里不久,又見一隻黃鼠,打飯碗里跳



出來,范仲淹又提著铁錘追了出去。祇見那隻



黄鼠又向門外另一边的紫荊籐下鑽了進去,他



按著老鼠洞又挖子下去,結果卻发現了另一堆



黄澄澄的金子。他的心真的像要從胸口跳出來



似的,使他看呆了眼。等他的神智清醒了,立



刻又把它掩埋起來,回到自己的房里去。




范仲淹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一個處理這些金銀



的好辦法來,最後,他拿起筆來,寫了一張紙



條:「荊左一池金,荊右一池銀,天賜黃白物,



不發命窮人!」最後他簽上自己的名字,也寫



上了發現金銀的日期,偷偷的去把這張紙條和



金銀放在一起,就再也不去管他了。過了不久



范仲淹就離開醴泉寺,到了京城應試去了。




後來范仲淹做了官,皇帝命他到山東去招募兵



馬,以平定西夏。剛好遇上了黄可泛濫,大水



成災,醴泉寺也因年久失修,破落不堪,范仲



淹就把寺中紫荊籐下藏金銀的事,告訴了主持



人,並且指定把這些金銀用來修寺院、济貧民



、治黃可。受惠的人民知道了這伴事,沒有一



個人不感載范仲淹的恩德,尤其對他那種見財




不昧的精神更是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