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智

2017021213:52



違摩祖師 

     



知道一行是正覺 堅修不謬乃中明




智者,智慧也,為人適應環境之普遍能力也。


世事繁冗,務要記憶,觀察,想像,思考,判


斷,有此智慧,則足以應付日常,一切事物。


佛家釋智慧之意甚為詳明,天台云:「善入佛


法名慧,巧用佛法名智。」肇師云:「決定審


理謂之智,造心分別謂之慧。」大品經云:「


於菩薩名為道慧道種慧,於佛名為一切智一切



種智。」法界次第云:「照了一切諸法皆不可


得。而能通達一切無閡,名為智慧,即梵語般


若是。」佛分智有二種:一曰世間智,一曰出


世間智。所謂世間智者,於世間法一切事理明


瞭,雖達明瞭一切事理,而未捨塵相,還有事


障;所謂出世間智者,於出世法一切明暸。能


忘卻一切,盡深事障,盡消理障。故佛以滅妄


相渡,後此覺性、以智明慧,滅諸無生無滅,


以妙智慧上求佛道,以悲下渡救眾生,自渡而


渡人,以普渡眾生為主,期得佛院之果也。

  

智者,明哲妙法妙理,而能退藏者也。人生


在世,忙忙碌碌,為名求利,花花世景,奔


聲奔色,造業受苦,舊業未除,新映又造,


愈造愈深,愈轉愈沉,永難斷煩惱障蔽,故


眾生速斷煩惱而證佛果,以達智增,智增而


本性敏達,雖道深而能自悟,理妙而能自徹矣。

  

智者,博、知、達、命、窮之謂也。人之有知


,無不發於心,心通其事,真實不虛,而不蒙


蔽其心,作事合道與義,是謂真知。故真知者


,知吾智慧之為也,心靈所知,靈應莫測,知


事抑知物,必得中道,而后方可通達事物之至


理,以應萬端,而達其道,且人之心也,應物


而感,是非有別,心正發於正,是謂心之智,


施於事而知其物,心之有偏,發於不正,是謂


不知其物而失於智,而誤於事,故心正而智於


事,則可窮達其道,以見天命之性也。夫昔者


聖賢,學以致其道者。若是乎?且日造其學琢


磨勵志,以知行智,智以窮理,是非自辨,則


可為人師表,而道可行之於卅里邦家者也。論


語為政為,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夫溫故知新之志,為以窮理達性,洞澈萬


象之至理,悟徹天道,方能啟發古今之至道,


是謂知以窮達事物之大智也。夫窮其至理則為


致知之功,而達彼達此則為格物之功程,致其


知在格物,是為發揮良知良能合一之智慧者也


,此君子處世有道,辟邪曲而就正道,知人善


惡,正身心以求人正吾正。論語顏淵篇,樊遲


問知,子曰:「知人。」又曰:「舉直錯諸罔


,能使往者直。」此為以正就乎不正,而不正


亦正矣,抑以不正,而求正人者,亂矣。是謂


不智而愚,故功在智之道也。博古今之至理,


以求真諦,達豁然貫通之玄奧是為道學之大智


者也。

智之用者,智圓通,而行方正。智圓者,無所不知也;行方者,有所不為也。故淮南子主術曰:「凡人之論,智欲圓而行方:智欲圓者,環復轉運,終始無端,旁流四達,淵泉不竭,萬物並興,莫不響應也;行欲方者,直立而不撓,幸白而不汙,窮不易操,通不肆志。」若能智圓通,而行方正者,則寡欲,由世間智漸達於出世間智之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