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敬

2017021213:55



莊壇 池府王爺 降

        



相應如山淑不動 迎來似水淡莊文



敬者,敬惕之謂也。心之變化無窮,士志於道


,恐有心發之於不正,故敬惕己心於正,而后


方能正人之心。夫己心不敬惕,日以放恣其欲


,自寵其居,何以正心,修身,齊家者乎,季


康子問孔子敬忠以勸之道理,子曰:「臨之以


莊則敬。」此之謂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


,人恆愛之也。夫平時之一舉一動合乎道,一


言一行合乎理,舉動言行發之於正,心思無邪


,此為敬惕之功也。宋程頤(伊川)曰:「敬


是閑邪之道。閑邪存誠雖是兩事;然亦只是一


事。閑邪則誠自存矣。天下有一個善,一個惡


,去善即是惡,去惡即是善。」不敬則不誠,


不誠萬事不成,雖勉而行之,功效幾希。進德


修業以敬為本,敬可以去昏昧惰怠,除雜亂,


息邪欲,以正邪僻。持敬功夫,務須始終如一


,不可須臾間斷,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若一暴十寒,今日作,明日輟,何時能見其功


效者乎?君子居敬持志,不惰不慢,不驕不傲


,本末先後,循序增進,切己反省,虛心涵養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著力用久,其


功大矣。子曰:「修己以敬,敬字功夫,乃聖


門第一義,敬之一字,聖學之所以成始而成終


者也。」人之心本善,惟敬常存,不敬則不存


,心不在焉,是謂不敬。故進德修業之大道,


主敬直內也。

  

敬者,莊重之謂也。莊重立心敬,發於中心


之敬,是則心敬莊重,修身正己,行道則正。


荀以正理處世,教眾生以禮,則眾生不敬而自


敬;若教眾生不以禮,則眾生無以敬之。故敬


之道,先求自己,而后求諸人,非求自己而求


諸人者也。心莊則體自舒,心肅則容自敬,內


心達於外形,內外相通,方能致敬。故威儀嚴


肅,並非敬之道也,然致敬須由此入門。

  

敬者,恭之謂也。敬之為恭者,恭謹敬心,以


達君子之誠敬,士志於仕,受之於祿,勞而無


怨,勤而無恨,存心以敬,發之心,而恭敬其


貌,必見之於外,內外一誠,以盡斯禮,敬之


至矣。恭敬之於禮者,溫溫寬柔,進退有序,


絲毫不苟。禮曲禮曰:「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


明禮。」何胤云:「在貌為恭,在心為敬;又


通而言之,恭敬是一。」



敬者,誠篤也。朋友之交,貴乎誠篤,交久而


越敬,不失其初,是謂誠篤之敬也。心存誠篤


,無妄無欲,敬之以禮,施之於眾生,眾生則


自親,此之謂誠敬之篤,則可以止於至善也已


。漢書曰:「白頭如斯,傾蓋如故,敬之深矣


。」故誠篤之敬,必謙己讓先,唯敬在誠,而


篤實不欺,為君子進德入道之門也。修己以敬


,則修身在己,文敬唯一,言而不亂,思而不


雜,察言觀色,為躬身敬其事,故敬必合乎中


道。為禮敬之得宜,抑有不合中道,而敬之則


必生技煩雜,而越禮,此則敬之徒勞,恥也。


敬為成仁之始,恭己敬人,尊尊其敬,則眾生


不敢有怠慢之行矣。



居敬與窮理,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居敬而不


窮理者,其病也空寂;窮理而不居敬者,其病


也紛擾。能居敬,則窮理愈精;能窮理,則居


敬功夫益進。能居敬,則窮理有得,窮理功夫


益密。故曰:「居敬以立本,窮理以達用。」



敬之述例:以禮敬相待的李世民和魏徵。

  


唐太宗李世民,具有超人的膽識,是唐朝一位


明君,他知人善任,善納雅言,以敬待臣,當


有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賢臣輔助,明君賢


臣,相得益彰,故有「貞觀之治」的美譽,其


中功勞最大的要算魏徵了。



太宗極有威儀,群臣對他都很畏懼,但只有魏


徵不為他的威嚴所懼服,太宗一說錯了話或做


錯了事,他總是義正詞嚴的直言勸諫,毫不苟


且。魏徵是一位博學多才的人,凡是他所知道


的無不進勸,而能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地


步,而太宗對他所提出的意見,也很尊重,無


不採納、並且以禮敬相待。



太宗立長孫無忌的妹妹長孫氏為皇后,長孫氏


很喜愛讀書,明理知義,並且性情溫文嫻靜,


以節儉持家,並能尊敬長上,是一位很知禮敬


的女人,亦是一位賢內助,於是很得太宗的敬


重,夫婦相敬如賓,從不拘於細節,遇到國家


大事或是大臣之賞罰,太宗都徵求長孫氏的意


見,但他總認為女人主內,不應參與這些事情


,於是不管太宗如何詢問,總是閉口不表意見。

  

有一次,太宗回宮大發脾氣,他說:「我非殺


人不可了!」長孫氏很奇怪地問他為何發這麼


人的脾氣,太宗說:「魏徵太可惡了,無論何


事,只要他不同意的,他總是堅持他的意見,


不給我面子,好幾次在大庭廣眾前,給我過不


去,我非殺了他不可。」長孫氏聽了以後,一


句不響,默默地退出,過了一會兒,換上了一


套大禮服,很恭敬地向太宗行禮,他(她)們


夫婦倆從未拘於此禮,所以弄得太宗莫明其妙


,於是問她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長孫氏很莊


重地對太宗說:「我曾經聽說君明而臣賢,一


國之中有了英明的皇帝,才能產生正直不屈的


忠臣,同樣的道理,就像夏桀,商紂等那些暴


虐無道的統治者,當然他們不容許比干等忠臣


的存在,今天我聽說你有這麼一位忠心耿耿敢


於以死直諫的魏徵,怎樣能不向你道賀呢?」


太宗聽了很是感動,以後對魏徵更加敬重了。



又有一次,太宗想到南山去打獵,一切都準備


好了,侍從亦都在宮外等著,這件消息被魏徵


聽到了,他立刻跑到宮門前面,若太宗出來,


可以好好地勸諫他,但等了半天還不見太宗出


來,於是他再也忍不住了,就急忙地進入了宮


內,他看見太宗穿了一身獵裝,坐在那兒,不


像要出去的樣子,於是就向太宗問道:「聽說


陛下正想到南山去打獵,現在一切都準備好了


,外面的人都在等你了,你怎慶不出去,還坐


在這兒呢?」太宗知道他的來意,於是笑著對


他說:「今天我本想到南山去打獵,但怕你知


道了生氣,於是不敢去,現在已經不去了,你


可以放心回去了。」

  

後來魏徵死了,太宗很傷心失去了良佐,太宗


很懷念他,於是常常對左右的人說:「人以銅


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


人為鑑,可以明得失。我時常保有此三種寶貝


可以防止我的過失,現在魏徵死了,我已失去


一寶了。」由此可知,唐太宗能有「貞觀之治


」的政績,使四夷降服,國泰民安,完全是由


於他能使臣以敬,而魏徵等賢臣能以禮侍君所


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