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二回 訪亞聖孟子

2017021216:37



鍾離權仙翁 降

 

詩曰:

去歲殘雪已霜飛,

今日春曦立志為;

蘭室幽居琢雅性,

煮茗聞法澈心扉。



二○○四年二月廿九日



歲次甲申年二月初十日



聖示:人之性本清靜、本俱足、本無動,


然因為塵所染而污穢、而迷失、而狂放,


故人心迷則性隱,人心滅則性顯,悟時眾


生即神祇,迷時神祇即眾生,人人皆有熠


熠本性,盼世人能發揚煥彩,以應常寂。



仙翁曰:王生,靈遊仙境去也。



王生曰:下生叩見仙翁金安。



仙翁曰:免禮,我們出遊去吧!



(二人步出堂外,乘坐麒麟馳奔而去。)



王生曰:今晚皓月當空令人清爽,不


知仙翁是否心亦有同感?



仙翁曰:境外之物不影響證道仙佛,


就算濃霧蔽天,對吾來說亦如碧空萬


里一般。



王生曰:真是佩服,凡人總喜吟風弄


月,抒發心靈,而仙翁超脫俗塵寂然


不動,令人仰羨。對了!下生發現不


論是佛、道,都非常注重「坐功」,


不知可否請仙翁針對此問論述一番?



仙翁曰:哈哈!靜坐乃修持者靜悟養


身之法,其主要目的乃找回「本性」,


故過程中透過煉心、淨心,而回歸純淨


湛然是也。然而一個人若為了遠避人群


逃開塵世,而入深山索居,並不一定可


以見性明心,為何如此呢?因為一個人


若不遇境、不遇物,離眾獨居,那怎知


其靜為「真靜」?故靜坐可養身靜心,


但卻不一定可悟道。道修之來是在內外


接觸之狀態下,不受情愛、名位、利祿


所擾,而跳脫出來。故「悟」來自於實


踐中獲得,「道」亦是生活之一種體悟


。所以修持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


生活,除了學習怡然的生活外,又能不


離眾而讓己身生活昇華,此方是修者正


確之「道」。其實一般修持者靜坐,不


外乎求得心之淨、心之清,然而若要靈


清、靈淨,可從廣閱善書刊物、持誦經


典或廣行善功中,潛移默化的淨己之靈


,並非只有靜靜坐著就有所得。其實「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只要人們能回歸自然、適應自然,莫有稀


奇古怪的妄念一堆,則可得順心寧靜的生


活了。



王生曰:仙翁所言真是令人豁然明白,


世人怕煩怕吵就往深山中躲,反而斷了


入世渡化之機會,損失不可不謂大矣!



仙翁曰:話亦並非如此,因為要能渡人


必先能自渡,否則自己未悟未得,如何


化人?如何教人?如何服人?故修者若


欲離群獨善其身,那只是渡己的歷程而


已,若是心悟大道,明陰陽造化之妙,


則當入世渡化迷失之凡眾,方是我修門


中之真菩薩也。



(二人閑談中,麒麟已飛抵目的地。)



仙翁曰:今日欲訪之仙境已到,我們下去吧!



王生曰:遵命。下生每回到不同的仙境,


都感覺是替仙境揭開一層神秘的面紗,呈


現給世人。今日一遊,眼簾中所見一片祥


和寧靜,下生深怕打破這裡的清靜,所以


躡手躡腳的打量此仙境,雖見仙真們來往


其間,卻不減一分清幽,沒有塵灰與俗氣


,令我魯班門前不敢弄斧,以免錯解其境。


下生叩問仙翁,此是何仙境呢?



仙翁曰:哈哈!此乃「靜儒仙境」


是也,即是中土儒門修者證果之處。



王生曰:難怪書卷味瀰漫,且有一股


清高之感。



仙翁曰:然也。我們今日將前去訪聖,王


生隨吾進前方之巍峨大殿吧!



王生曰:遵命。



(二人亦步亦趨進入大殿,見一溫文儒


雅俊秀之仙長正坐在中座,透露著一絲


清奇之感。)



仙翁曰:鍾離權向亞聖請安,今日叨擾亞聖


,尚祈賜予方便。



亞聖孟子曰:哪裡!榮幸之至也,儒道


本乃我大中至正的修真良法,故仙長不


須客氣。王生看來亦是一儒雅之士,不


知王生有感否?



王生曰:(原來是亞聖孟夫子,真是久仰。


)下生叩見亞聖孟夫子金安,下生自幼上學


習讀,對亞聖之聖跡與論述,景仰萬分,今


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不過亞聖適才說下生


儒雅,實乃虛有其表罷了!不過下生常被誤


認為是學校「老師」,倒是令人尷尬。



亞聖孟子曰:哈哈!此乃內發而外的表徵,


亦是汝有些氣質,方會為人誤認,不過汝


目前從事之工作,亦有「教學」之實,故


亦名符其實也。



王生曰:下生慚愧,因本身資質不佳,以


前念書常囫圇吞棗,對孔孟大道體悟不多


,進入社會後方有所感,下生可否叩請亞


聖對現今學子讀書學習之看法開示一、二?



亞聖孟子曰:今之教育已有所偏頗,造成


年輕學子不明讀書之意。學子為了應付考


試而焦頭爛額,甚至怨起中國文化怎麼有


五千年之久,學都學不完,如果只有一、


二百年,不就輕鬆了嗎?其實這非學生之


錯,錯在為人父母者之心態與中國傳統之


延。若論習讀之訣,應將自己融入書中,


回溯到書中年代,你就是當時的人物,然


後與書中主角對話,不但有趣又能有所得


。而所習之理要內化在自己的靈魂中,如


此一來即可得「過目不忘」之功效,若能


將書中所習隨時應用在生活中,則更能如


沐春風,得古人心印。故昔時吾曾言:「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如能將


至理踐履在生活中,則可得心安、心寧、


心靜、靈昇之妙也。



王生曰:下生聽聞如雷貫耳,可惜學生


時代不明此理,只會用死背的方式,所


以無法咀嚼其中道味,今日聽亞聖分析


,世人當亦可得其益了。



仙翁曰:哈哈!二人論學各有所顯,世


人必可收穫無窮。今日時間不早,吾將


領王生回凡塵,我們先告辭了。



亞聖孟子曰:不送。



二人乘麒麟快速往堂內飛回。)



仙翁曰:貴堂已到,王生魂魄投體。可,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