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理順坐懷不亂

2016083014:36



河南省杞縣劉理順先生,早年曾在一富翁家


設館授徒。主人家為了尊師,特地雇一婢女


,專門侍候劉老師的飲食起居。婢女不僅年


輕貌美,且天性聰慧,朝夕在劉老師的身旁


,聽候使喚,晚上更臥在老師寢室旁的床榻。

普通人的常情,男女相處日久,不免會發生感


情,即使最初的感情是純潔的,日久往往會變


質成為色情。因此在富翁家人及其他人看來,


劉老師與婢女之間的關係,可能是不尋常的。



光陰真快,劉老師在富翁家教書,轉眼已逾三


年。由於老師另有高就,向富翁表示辭意,可


是老師平日教書認真,頗受學生及家長們的愛


戴,大家一致挽留,奈何老師辭意堅決,決定


離館。



富翁心想:「老師與婢女朝夕相處,三年之久,


一定會發生難解難分的感情,現在老師一旦離去


,將使婢女的感情如何安頓呢?」



館主人對老師說:「我們這位丫頭,三年來朝夕


侍候老師,頗蒙照拂,倘若老師不嫌棄。她極願


侍奉老師終身,請老師把她帶回府上去吧!」



老師回答說:「承蒙貴府專雇這位小姐,多年來對


我起居飲食的照料,內心萬分感激,可是我家中已


有妻子,怎可把她帶回去呢?像這樣容貌美麗端莊


的小姐,希望你們好好替她擇配而嫁,我是不能把


她帶回去的。」


富翁說:「老師家中雖有妻室,但老師既認為她貌


美端莊,對她頗有好感,可以帶回作老師的姨太太


,豈不是讀書人的風流韻事,有何不可呢!至於老


師說替她擇配而嫁,可是大家都認為她與老師很有


感情了。」



劉老師聽了,十分不悅,正色的說:「你們簡直把


我當作小人,事實上三年以來,我與她雖然朝夕相


處,可是從來沒有非非之想,更談不上有何非禮,


確是十分純潔。至於你說那是讀書人的風流韻事,


但我看來,對女孩非禮,不是韻事,那是醜惡的罪


行。我讀的是聖賢書,決不會做有損人格的醜事,


你們不要把我看扁了!」



富翁表面上雖向劉老師解釋,說明自己是好意,希


望不要誤會,可是心上還是懷疑。富翁想:「劉老


師雖然家有妻室,可是三年來從未請假回家,妻子


不在身邊,又有美麗的少女朝夕相陪,怎有不動心


的道理呢?」因此他決定囑妻子向婢女考驗詢問一


番。


富翁太太私下把婢女叫來密談,問婢女說:「劉老


師平日閑來是否向你調笑呢?」


婢女答:「劉老師平日態度很莊重,從來沒有向我調


笑,從來沒有向我說過一句不規矩的話。」


「劉老師在沒有他人看到時,有沒有對你動手動腳呢?

」富翁太太這樣問。



「平日劉老師身體偶有病痛,我為了看護的必要,有


時照料他起居,確是有的。可是即使如此,他也毫無


反應,從來沒有碰我一下。」婢女如實的回答。



富翁太太更進一步的追問:「劉老師在夜間,有沒有


到過你的床上呢?」



婢女十分肯定的回答說:「每天晚上都是他先睡,早


上都是我先起,他絕對不可能到過我的床上。」



雖然婢女把劉老師說得十分規矩,可是富翁太太還


是不甚相信,認為婢女故意為劉老師掩飾。又對婢


女說:「丫頭,你在我家很多年,我一直把你當作


親生女兒,你的下體給我看一看好嗎?」

真金不怕火來燒,經富翁太太仔細的檢查,婢女的


處女膜毫無破損,竟是十分純潔的完璧。



富翁太太把與婢女談話及檢查的經過,一五一十的


向丈夫報告,從此他們才深信劉老師確是一位道德


高尚的真君子,以前把他看扁,覺得十分慚愧。



夫婦二人立刻再找劉老師,向他解釋說:「老師多


年以來,認真教導我們的子弟,獲益良多,我們為


了表示感謝,原來想把婢女送給老師做姨太太,現


在才恍悟我們原來的想法,


真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我們現已深深認識


老師不僅學問淵博,且是品德修養很深的真君子,


不是我們小人之腹所能度量的,請老師多多原諒。」


富翁即席贈詩一首云:「冶容堪愛又堪憐,三載隨君


一室眠。情近坐懷從未亂,方知柳下不虛傳。」



劉老師即席答詩云:「誰謂妖嬈我亦憐,情牽不動只


孤眠。席前有妓胸無妓,明道於今語尚傳。」



前面劉老師詩中引述明道曾云:「席前有妓胸無妓」


,只是描寫見色不動淫心的意境,並非指婢女即妓女


。至於富翁詩中讚譽劉老師像柳下惠一樣的坐懷不亂


,我們不妨再談談柳下惠的故事。



柳下惠是春秋時代人,有一天,夜宿郭門,正值冰天


雪地的嚴冬,忽然有一女子進門,要求同宿,柳下惠


看那女人衣服單薄,冷得發抖,深恐她會凍死,就把


那女人抱在懷中坐著,使她得到暖氣而不致凍死,一


直坐到天明,沒有犯淫行。柳下惠為了救人而不避嫌


疑,不犯淫行,所以孟子讚譽柳下惠是聖之和者。



富翁認為劉理順先生的德行,可與春秋時的柳下惠媲


美,所以詩句中說:「情近坐懷從未亂,方知柳下不


虛傳。」



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前途都是光明的。後來劉先生


赴京應試,狀元及第。(取材自覺世篇註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