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律規箴 因果八(現代因果實錄)害弟謀財果報

2014040721:29
 

本堂正主席池府千歲 降     丁卯年四月十九日


  詩曰:正法真宗道勤修。下元甲子新緣求。


     天地運數自古定。薪火相傳萬八悠。


  又詩:大帝聖駕登鸞階。審明因果臨杏台。



     賢生恭迎禮勿失。六部執事速效排。


聖示:今宵東嶽大帝聖駕親臨登鸞,命堂主率領諸執事


   全體賢生,俯伏恭迎帝駕,凡大帝審案中,所有


   賢生不得放肆喧嘩,未奉命者勿隨意走動,以免


   影響公堂秩序。吾暫退。

 

東嶽殿駕前陰陽巡察使林 降


  詩曰:陰陽二界任吾遊。巡迴四處孽犯休。


     察報違律惡行犯。使命隨駕解冤由。


東嶽殿駕前武判官 降


  詩曰:東嶽殿前掌武令。判別善惡斷分明。


     欺心昧理墬法網。陰律無私效正行。


東嶽殿文案司主簿司 齊降


  詩曰:文啄妙法闡儒風。案判因果真道宏。


     主登振善揮鸞筆。簿會賢生又相逢。


聖示:現刻白陽法律主東嶽大帝已臨堂登鸞,諸賢生準


   備恭迎帝駕,此示。

 

白陽法律主東嶽大帝 降


  詩曰:先參玉詔再執乩。為辦因果釋冤疑。


     天律規箴陰陽著。報應臨頭後悔遲。


聖示:今宵本座為陽民劉粒○呈疏牒轉本殿,特奉地藏


   王菩薩佛旨排駕振善堂開辦因果,命主簿官開卷


   對案,武判官代執鸞筆,鄭賢生新助代傳一切口


   諭。


主簿官曰:陽世呈疏當事人劉粒○現庚六八歲,生於民


   國八年(註:劉先生託後學呈疏,是寫民國九年


   出生,東嶽大帝卻批示民國八年生,後學才知劉


   先生早年戶口遲報,真是神奇歲


   次己未年現住台東市中華路一段○○○號,陰靈


   廖學晃,亦關係魂,已隨案帶至堂前。


帝曰:命陽民劉粒○進案前左邊候問,命亡靈廖學晃進


   案前右邊候問,即刻開卷對案。


   陽民劉粒○聽著,汝現居何處劉答:因近年來身體多病,家中不平安,經聘醫診治無


   效,痛苦萬分,為明瞭是否有因果,才拜託鄭講


   師代稟疏文,求仙佛開示因果。


帝曰:陰靈廖學晃聽諭,本座問汝生前家住何方?何時


   死亡?詳細上答,以便對卷,不得含糊。


廖魂答:魂生前家住雲林縣二崙鄉崙東村九鄰一三五號


   ,死於三十一年前,即民國四五年,歲次丙申九


   月初六日晚九時,被吾母廖翁葉以農藥當場餵灌


   毒發身亡,死時七歲。


帝曰:此乃汝生前之陽世經歷,兩世前又為何死亡,原


   籍何處,與呈疏人有何關係,詳細答來,不得虛


   言。


廖魂答:兩世前於清道光七年,出生於河南泌陽,與呈


   疏人劉粒○為同父異母兄弟,吾年幼為弟,劉者


   為兄,父母雙亡後,劉恐財產無法獨承,乘機將


   吾放火燒死,以便獨承財產此乃吾倆因果之冤結


   來由。


帝曰:今宵本座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佛旨,為陽民劉


   粒○呈疏稟求開辦因果,今特移駕藉振善堂設臨


   時公堂,為汝陰陽雙方排解,判明此案,命汝再


   將兩世前經歷再詳答,命主簿官詳細對案,是否


   相符。


廖魂答:兩世前吾母姓羌,因家貧而經媒妁介紹,嫁與


   同縣吾生父曹元世為繼室,由於吾父元配大娘不


   幸患病早亡而再續絃,吾母羌氏生下吾,因元配


   大娘原生前亦曾生下一子,名叫曹天助,即吾兄


   ,即本世轉生在案前之劉粒○,吾父只生吾兄弟


   二人,雖異母而生,但感情尚洽。吾兄長吾十一


   歲,當吾十四歲時,不幸父母相繼病亡,時吾兄


   已二十五歲,且已成家生子,按理應得家父之遺


   產一半,豈知吾兄眼見吾年幼可欺,欲獨吞全部


   遺產,某夜趁吾熟睡之時,將門反閂,放火燒屋


   ,活活將吾燒死,時為一四七年前,清道光二十


   年,吾兄遂得其願,繼承家父之全部遺產,此為


   兩世前,吾與劉粒○結冤之因由也,以上所言俱


   實,請大帝作主。


帝曰:汝亡後,又如何投生為本世之廖學晃,又如何被


   母害亡?


廖魂答:兩世前吾被不義之兄殘害後,經陰司案轉冥府


   第五殿森羅王,待吾兄遭天譴橫亡後,被冥王判


   刑囚禁地獄五十年後,再依因果定律,判吾兄早


   吾三十年出世,時為民國八年,名叫劉粒○是也


   ,而吾出生後名叫廖學晃,因家母與祖母為細故


   口角,致家母怨氣難消,一時昏蔽而失去理智,


   將吾姐弟三人強灌毒性農藥,致吾姐弟三人同遭


   橫亡枉死。本來本世吾與劉粒○另有因果天機之


   安排,當劉粒○五十五歲時應遭吾所傷而殘廢終


   身,並花盡所有家產,因了前世因果冤業,豈知


   本世吾先受枉死夭亡,此為吾本世之經歷,請大


   帝爺明察。


帝曰:汝亡後,又如何憑依劉粒○討報前世冤情,再答


   詳細。


廖魂答:本世吾在三十一年前死後,心有不甘,為何前


   後兩世均遭受如此悲慘之下場,本世吾亡後,適


   逢白陽三曹大開普渡,凡宿世交纏因果,均可申


   憑冥令討報,故吾在十三年前,民國六十三年正


   式向大帝爺請求憑令開始討報,然當時之劉劉粒


   ○,卻已求得天命真道,法一組門下,並於民國


   六十一年領授天命,一時使吾難以近身討報。但


   是天命歸天命,因果歸因果,吾每趁其過失之時


   乘機纏附,時至中下元甲子交接前,民國七十二


   年至七十三年間,因三曹同奉 上蒼旨命,準備


   續接金線道脈,且宿世交纏因果,亦准大開清算


   結帳,吾便乘此良機憑依討報前世之冤情,致劉


   粒○雖領有天命,但終抵不過因果而致腦中風,


   從此其症後遺難癒,其因果其他病症亦未曾間斷


   ,雖經聘醫診治,但均未見效,更四處求神問卜


   ,但因吾持有大帝之所頒討報旨諭,所有神聖均


   未阻吾討報,又逢道運轉變,近幾年來,劉粒○


   之病更難見效,此為吾討報因果之事實,以上所


   稟全部事實,亦奉大帝之令而行,並非擅自私行


   ,請大帝明察。


帝曰:命主簿官詳細對照案卷,依廖魂所呈答,是否相


   符。


主簿官曰:全部相符,請大帝作主。


帝曰:案下劉粒○細聽著,汝雖身擔點傳師代傳天道,


   如今呈疏上稟,叩求開辦因果,今汝之病因已如


   上所述,且已詳細示明,依因果報應之安排汝之


   未來,更有難測之運境,譬如本月上旬(農曆四


   月初五日),汝在東邑險遭車禍之不測,因四月


   初三已呈疏振善堂,幸逢振善堂琅環宮觀音佛祖


   及神農大帝,適往東邑洽辦公事而近前逢凶化吉


   ,又汝妻今世亦諸疾纏身,服藥罔效,於不斷患


   因果病等,皆是前因使然也,汝既身為點傳師代


   天傳道,又焉何呈疏上稟而求聖神仙佛代開辦因


   果?如上之示明乃汝前世所行之不義,汝復有何


   言?准汝答呈。


劉答:前世所作我全然不知,諒今世我的為人,東嶽大


   帝定能明瞭,為何我如此受折磨……(傷心而哭


   )。


帝曰:因果報應,天律誰敢不遵?本座之意,乃由汝陰


   陽雙方各秉誠意和解,廖魂汝意如何?


廖魂答:雖劉粒○有意和解此事,但其於中元末年癸亥


   年,即民國七十三年前所修其之功德,乃屬天命


   之運,早已向上蒼繳旨,吾無法得其功德,下元


   甲子後七十三年又逢轉運之期,其所辦修之功德


   ,乃屬未定之數,故其根本無功德可撥還於吾,


   吾如何和解之?


帝曰:劉粒○汝意如何?汝欲如何還前世債?


劉答:望廖學晃保佑我的身體早日康復,我當盡力行善


   積功德迴向還前世債。


帝曰:因果債功德還之,本屬天律,廖魂汝意如何?


廖魂答:劉粒○之意,吾甚感欣悅,但吾亦有意見,望


   劉粒○即刻起發善願大量行功,先迴向還吾,並


   求振善堂鄭宣講生代再呈疏切結,由大帝爺作主


   迴向,如此吾自願暫退,不再憑依討報。


劉答:我一定會照願行事,只要我病早癒,我一定照願


   而行。


帝曰:廖魂所曰並非無理,既如此,本座就如此判決,


   命劉粒○三日後考慮如何迴向功德而還前世債,


   再命鄭賢生新助代書和解文疏稟呈本殿就可也。


廖魂答:魂稟大帝爺,若劉粒○中途變卦,不行功立德


   ,是時又如何,請大帝爺作主明示。


帝曰:以本座之意,劉粒○甚有誠意而和解,倘若其無


   遵守,今宵汝雙方所協定之諾言,准汝再依律而


   憑附續討此冤欠,望劉粒○切實遵守,不可自誤


   是幸,汝再有何申訴,准答呈。


劉答:求先使我身體好轉再可作善事及我妻常病早癒。


帝曰:俗曰:先有耕耘,後有收穫,有關汝夫婦之因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須漸癒趨安,只要行善


   ,當可助之脫此苦海。


鄭新助鸞生代答:冤可解不可結,請廖學晃「好兄弟」


   應先退去,再幫忙劉先生身體早康復,自然功德


   迴向。


帝曰:若雙方已無意見,本座就此裁決之,汝雙方宜切


   實共遵汝等之協議,若有一方毀約,猶如以身而


   試規律,吾自當按律執行,絕無偏袒某方之理。


   今宵適逢振善堂旨賜著作天律規箴,汝雙方才有


   此良機,冤家宜解不宜結,冤冤相報何時了,得


   饒人處且饒人。


   今宵已晚,謝謝神人之協助,汝雙方扶鸞後宜感


   謝振善堂神人,至此諸執事準備收卷回殿,就此


   退堂。

 

本堂正主席池府千歲 再降


聖示:恭送東嶽殿大帝及諸執事回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