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你兒子有智力障礙!她卻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你了…這媽媽的教育方式,不簡單!

2014121718:49
 

 

(圖片來源)

 

有一位這樣的媽媽…

 

兒子從小到大,

每個老師都說他

智力、行為有障礙,

必須去醫院檢查,

但這位媽媽,

非但沒帶孩子去醫院,

而且只用了一種辦法,

就讓「問題學生」

變成了「資優生」。

 

究竟她是如何辦到的?

 

有這樣一位媽媽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

幼兒園的老師說:

“你的兒子有多動症,

在板凳上

連 3 分鍾都坐不了,

你最好帶他

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

兒子問她

老師都說了些什麼,

她鼻子一酸,

差點流下淚來。

 

因為全班 30 位小朋友,

唯有他表現最差;

唯有對他,

老師表現出不屑。

 

然而

她還是告訴她的兒子:

“老師表揚你了,

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

坐不了 1 分鍾,

現在能坐 3 分鍾。

其他媽媽

都非常羨慕媽媽,

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

 

那天晚上,

她兒子破天荒

吃了兩碗米飯,

並且沒讓她餵。

 

(圖片來源)

 

兒子上小學了。

家長會上,

老師說:

“這次數學考試,

全班 50 名同學,

你兒子排第 40 名,

我們懷疑他

智力上有些障礙,

您最好能帶他

去醫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

她流下了淚。

 

然而,

當她回到家裡,

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

“老師對你充滿信心。

他說了,

你並不是個笨孩子,

只要能細心些,

會超過你的隔壁同學,

這次你隔壁同學排在第 21 名。”

 

說這話時,

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

一下子充滿了光,

沮喪的臉

也一下子舒展開來。

她甚至發現,

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

好像長大了許多。

第二天上學,

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圖片來源)

 

孩子上了初中,

又一次家長會。

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

等著老師

點她兒子的名字,

因為每次家長會,

她兒子的名字

在差生的行列中

總是被點到。

然而,

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

——直到結束,

都沒有聽到。

 

她有些不習慣,

臨別去問老師,

老師告訴她:

“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

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她懷著驚喜的心情

走出校門,

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

 

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

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

她告訴兒子:

“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

他說了,

只要你努力,

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圖片來源)

 

高中畢業了。

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

學校打電話

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

她有一種預感,

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

因為在報考時,

她給兒子說過,

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大學。

 

她兒子從學校回來,

把一封印有

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

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裡,

突然轉身

跑到自己的房間裡大哭起來,

邊哭邊說:

“媽媽,

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

可是,

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

 

這時,

她悲喜交加,

再也按捺不住

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

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圖片來源)

這位媽媽使用的方法,

就是溫柔而堅定的

「鼓勵代替責備」,

一旦孩子有了信心,

就能自動自發的學習、

樂觀積極的成長!



行善團體的緣起
在花蓮據說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幾個山胞抬著一個患急症的病人,徒步跋涉了八個小時的山路,好不容易才達到花蓮市區的一家醫院,沒想到因為無法繳約入院的保證金,醫院竟然拒絕加以醫療,這些山胞盡管一再懇切地哀



求,然而這家醫院仍然不為所動,他們在萬分的失望和無奈之下,只好把病危的患者抬回原來的老家。一位佛教徒聽到了這件令人心酸的




遭遇後,便決心要發揮佛陀慈悲的精神來救助社會上一些不幸的人群,後來經過一番的心血和努力,終於成立了目前極負盛名的“慈濟功德會”,目前由於熱心響應的會員遍布各地,為數極多,因此每個月都能以





四、五百萬的巨額捐款來救助一千五百多戶的貧民,使他們能夠長期受到最實際、最溫暖的照顯。此外,他們目前還正在動工興建一所東部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善的醫院,以便為貧苦的大眾作醫療的服務。可見事在人為,有志竟成,結果造福貧民不知其數,實在令人不勝敬佩。

  




  嘉義市有一位何老先生,十幾年前有一位好友被馬路上未加蓋的涵洞所坑,傷勢很重,他到醫院探望後,深感路面不平害人不



淺,於是招募一些好友,帶著鋤頭、畚箕,到各地去整修路面,填補坑洞,修理橋梁,並且自行購買木板、鐵釘之類材料去修理吊橋。這種工作持續三年之後,民國六十年,嘉義縣中埔鄉石哢村有




兩個兄弟因為冒險渡河被河水沖走而喪生,為了避免類似的不幸再度發生,他們便決定以出錢又出力的方式,到這一偏僻地區,




捐造橋梁,後來在何光生以及二十幾位好友,分頭勸募和以身作則親自動手,並鼓勵熱心的會員利用周末假日前往幫忙的結果,終於在民國六十年六月完成了第一座長達九點八公尺的“惠生橋”。十幾年來,他
  們已經陸續建造了一百四十多條的橋梁(今年五月止),貢獻實在很大,真是功德無

量。

 


除了行善團外,嘉義還有一個由一大群善心人士所組成的“行善堂”,他們發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精神,平時除了經常對貧困不幸的人家加以救助之外,大家選定期相約至全省各地的孤兒院(及類似的慈善機構)從事布施白米的工




作,每一次都獲得極為熱烈的響應。每次布施時,大家都在約定的時間和地點,分搭四輛游覽車浩浩蕩蕩前往布施和參觀(無法親自前往





的則將布施代金委托聯絡人加以轉交,事後再發給收據)。這些熱心助人的會員絕大多數都是中低收入的公務員、家庭主婦、工廠作業員、店員或工商從業人士。其中有一些令人十分感動的是,有一位年逾古稀,




彎腰駝背,每日都推車四出兜售紅豆(供作早點用)的“紅豆婆”,盡管她孤獨老邁,生活清苦,然而平時卻能省吃節用,而每次布施時則





必親自前往,熱心捐獻,從不後人。有些寺廟的師父和道姑,盡管平時並沒有什麼收入,然而每次也都能夠竭盡所能設法捐輸,從不間斷。有一位蔡小姐平常只是在家替外銷工廠作鞋子的加工,所得的收入極為有



限,然而每一次都捐了不少的白米,藉以表示對孤兒的關懷。此外還有一位八十五歲的蔡老先生,不僅每次布施都是一馬當先,熱心響




應,而且平時還經常上山采藥,以便救助病患,而且從來不取任何費用。由於熱心感人,藥效卓著,因此目前每天總有一、二百人前往其住處求藥,許多行善堂的會員如顏先生及林先生夫婦等等,也都天天放下自




己的事業,義務前往協助幫忙處理藥材的工作,有時甚至自掏腰包購買藥材加以補充。這些捨己為人,不斷奉獻,熱心行善的事跡,實在




令人非常感動。筆者由於經常與這些人士聯系,因此不僅與他們分享了“行善最樂”的愉快,而且也經常由他們口中聽到了一些聞所未聞,甚至不可思議,然而卻是千真萬確的一些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