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讓

2017021213:53



南海觀世音菩薩 

        



辱身抱忍步中道 進退禮讓造果功



讓者,己之有所推以予人也,應受而推之謂也


。讓為成禮之始,禮曲禮曰:「退讓以明禮。


」故君子居上而不驕,謙讓溫和;居下而不悖


,禮讓以法之,此謂讓遜之德在內,讓篤之道


在外者也,此為君子立德之本。君子處世,德


讓為美,大公無私,不爭不鬥,己之所有,推


予他人。貨物之藏,不必為己;力之所出,不


必利己。故禮運大同篇曰:「大道之行也,天


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


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


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老皆有所養,男有分,


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


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


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此為推讓而得大同之功也。



讓者,推賢尚善之謂也。此為書堯典所曰之


「允恭克讓」之意也。讓之為禮,仁心之德


所生,為君子讓賢得眾,道正天下之大本也


。絲毫無自私偏袒之心,見賢則舉,見善則


揚,君子之貌,恭敬色如,讓遜和眾,無爭


名奪利之事,及其爭也,必也修德尚藝之事


,揖讓而有禮。故書曰:「君子無所爭,必


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此為君子立德,修身養性也。讓道出乎心


德,不求勝負之虛假名利,勝者不驕,敗者


不餒,此為推賢尚善之道也。



讓者,厚人自薄之謂,即先人後己之意也。仁


人君子有讓人之美德,不以小過而責人,不以


小失而怨人,必也諄諄教誨,使之心悅誠服,


從新為善,豈不美哉!仁人君子亦有自薄之意


志,己有微小之過失,當立即改過,不以小過


而不改,不以小善而不為,故君子每日三省己


身,拳拳服膺之,擇善固執,捨己為人,讓人


為先,以成禮之。

  

讓者,忍辱之謂也。內心含有仁忍,外則有讓德


,苟有仁忍讓德,受人欺辱,也不生怨恨之意。


金剛經離相寂滅分第十四章曰:「須菩提,忍辱


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


。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


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


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


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忍者有三:一曰


生忍,不忘嗔,不貪厭,讓人容物,雖人無禮加


於我,反己自省,不怨天,不尤人。二曰法忍,


立身行道,行一切度眾生心,不生怠慢倦惰之心


。三曰無生法忍,不見生忍,不見法忍,如應如


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之真法性也


,此為讓之至也。



讓之述例:藺相如與廉頗之間的忍讓。

  

廉頗為戰國時代趙國的大將,趙惠文王十六年


,廉頗替趙國伐齊國,大破齊國,奪取陽晉,


因功而拜為上卿,以勇猛聞名於諸侯。藺相如


是趙國人,曾經為趙宦繆賢的舍人,趙惠文王


的時候,得了一塊天下至寶楚和氏璧,秦昭王


聽了這消息,便派入送信給趙惠文王,願意用


十五座城池來交換他的和氏璧,趙王跟廉頗,


繆賢等大臣,會商如何來應付這件事,秦王不


講信義是大家所知道的,所以大家知道秦王願


以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是一場騙局,恐怕和


氏璧被拿去了,而得不到十五座城池,又怕若


不交換秦會派兵來攻打,所以無法決定。最後


決定派一人,請秦王先杷十五座城給趙,而後


趙國再把和氏璧給他,否則就作罷。但是要派


誰去呢?這也是一個難題。繆賢最後說他有一


位門客名叫藺相如的,是位奇才異能之士,若


派前往,必能不負使命,於是趙王就決定派藺


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

  

藺相如到了秦國,立即被召見了,並呈上了和氏璧



,昭王見了和氏璧大喜,立刻傳給左右大臣看。而


且叫人送到後宮去給美人們觀賞。藺相如等了半天


,還未見將和氏璧送出,藺相如知道秦王缺乏交換


誠意,於是向秦王說:「璧有瑕,請示王。」秦王


聽了立刻叫人把和氏璧拿出來交給藺相如,藺相如


接到了和氏璧後,馬上倚柱而立,很生氣地向秦王


說:「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


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彊,以空言求璧,償城忍不


可得,誠不欲矛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於


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


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


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


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


俱碎於柱矣。」相如拿璧睨視柱上,好像要擊上的


樣子。秦王恐怕他把和氏璧打碎了,於是向相如辭


謝,並且叫人拿出一張地圖,指十五座城池要與趙


國交換。藺相如知道這都是假話,於是向秦王說:


「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想不敢不獻。趙


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


賓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聽了他的話,答應照


辦,約定五天以後獻璧。而藺相如派人悄悄地把和


氏璧送回趙國了。五日期到,秦王設了九賓之禮準


備受璧。藺相如很從容地走到秦王殿上,向秦王說


:「秦自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閒至趙矣


。且秦彊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


來,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惟大王與群臣


孰計議之。」秦王認為和氏璧得不到,殺了相如也


無補於事,於是把他放了。藺相如出使各國而不辱


使命,趙王很重視,於是拜為上大夫。

  

後來,秦國伐趙國,占領了石城。第二年又攻趙國


,殺了趙兵二萬人。秦王便派人告訴趙王說要與他


和好,並決定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害怕秦國把他


拘留,於是不想去,廉頗相如說:「王不行,示趙


弱且怯也。」於是由藺相如隨伴前往,以保趙王之


安全;廉頗負責留下守土,預計三十天若不回趙,


則立太子為趙王,以防止秦國乘機攻來。於是與秦


王會於澠池,秦王飲酒正酣的時候就說:「寡人竊


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就依照秦王的意思鼓


了瑟,秦國御史就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


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向前說:「趙王


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秦



王大怒不答應,於是相如拿了一缶,跪請秦王擊缶


,秦王仍然不肯,相如說:「五步之內,相如請得



以頸血濺大王矣。」秦王的左右想殺相如,相如張


目怒叱,左右都退下了,秦王很是生氣,於是很勉


強地在缶上擊了一下。相如叫趙國御史寫道:「某


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國大臣見得不


到便宜,就請趙王以十五城做為秦王壽禮,藺相如


也說:「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到了會畢,秦


始終沒佔到便宜,又因趙國以大兵佈置在邊界,秦


國也不敢輕易妄動,趙王於是平安地回趙國了。這


次藺相如功勞很大,被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是很是不服,於是說:「我為趙將,有攻城野


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便宣言說:「


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聽了,絲毫不生氣,常與


廉頗避道而行,連朝會也藉病不到,好像怕廉頗當


面給他難看。

  

眾門客見到這種情形,很不服氣的向相如說:「臣


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


頗並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


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


相如阻止並說道:「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門


客們說:「不若也。」於是相如解釋說:「夫以秦


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


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彊秦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


,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


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眾門


客聽見了這席話,對於藺相如這種忍讓寬宏的氣


度,佩服得五體投地,相率地退下了。不多久,


這席話傳到廉頗的耳朵裡,感到很慚愧,覺得自


己的胸襟太狹窄了,並對藺相如這種先公而忘私


讎的精神,敬佩萬分,於是肉袒負荊的親自跑到


藺相如的家裡來,向他請罪,並說:「鄙賤之人


,不知將軍之至此也。」藺相如連忙下階相迎,


延請上坐,兩人從此成為刎頸之交了,共負保衛


趙國而奮鬥。